[发明专利]一种Seebeck系数的交流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8337.2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潘启发;刘静;杨瑞龙;朱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R2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21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温元件 副加热器 主加热器 交流测试装置 样品台 主探针 夹头 探针 计算机连接 锁相放大器 比值计算 交流测试 交流电压 交流电源 输出交流 温度振荡 温控要求 系数测量 直流信号 温控仪 夹持 测试 | ||
1.一种Seebeck系数的交流测试装置,与计算机(002)连接后对样品(001)进行Seebeck系数测试,所述交流测试装置包括样品室和安装在样品室内的样品台(1)、夹头(2)、主加热器(3)、副加热器(4)、主探针(5)、副探针(6)、主测温元件(7)、副测温元件(8);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热器(3)、所述主探针(5)、所述主测温元件(7)均安装在所述样品台(1)上,所述副加热器(4)、所述副探针(6)、所述副测温元件(8)均安装在所述夹头(2)上;分别位于样品(001)两端的所述样品台(1)、所述夹头(2)与样品(001)接触并固定夹持样品(001)时所述主探针(5)、所述副探针(6)能直接接触样品(001);
所述交流测试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样品室外且分别与计算机(002)连接的温控仪(9)、锁相放大器(10)、交流电源表(11),所述主加热器(3)和所述主测温元件(7)分别与所述温控仪(9)连接,所述副加热器(4)与所述交流电源表(11)连接,所述主探针(5)、所述副探针(6)、所述副测温元件(8)分别与锁相放大器(10)连接;
所述主加热器(3)用于给所述样品台(1)加热,使所述样品台(1)达到所需的测量温度;
所述副加热器(4)用于给所述夹头(2)施加一个交流加热电流,使所述夹头(2)以电流倍频的频率发生温度振荡,从而使样品(001)与夹头(2)接触处发生温度振荡;
所述主探针(5)和所述副探针(6)用于测量样品(001)两端之间的交流电压,以便于得到交流电压的幅值;
所述主测温元件(7)用于测量所述样品台(1)的温度;
所述副测温元件(8)用于测量所述副探针(6)与样品(001)接触处的温度,以便于得到温度振荡的幅值;
所述温控仪(9)用于对所述样品台(1)进行温度控制、温度显示;
所述锁相放大器(10)用于测量所述主探针(5)和所述副探针(6)之间的交流电压以及所述副测温元件(8)上的交流电压;
所述交流电源表(11)用于对所述副加热器(4)提供一个交流加热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eebeck系数的交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001)为块状样品或片状样品或棒状样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eebeck系数的交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测温元件(7)和所述副测温元件(8)均为电阻温度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eebeck系数的交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测温元件(7)和所述副测温元件(8)均为热电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eebeck系数的交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探针(5)、所述副探针(6)、所述样品(001)均处于真空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eebeck系数的交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探针(5)、所述副探针(6)、所述样品(001)均处于保护气体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eebeck系数的交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探针(5)通过固定弹簧A安装在样品台(1)上;样品台(1)和夹头(2)共同夹紧样品(001)时,固定弹簧A向主探针(5)提供一个按压力并使得主探针(5)与样品(001)的表面良好接触;同时,所述副探针(6)通过固定弹簧B安装在夹头(2)上;样品台(1)和夹头(2)共同夹紧样品(001)时,固定弹簧B向副探针(6)提供一个按压力并使得副探针(6)与样品(001)的表面良好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83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