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快递收发装置及收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8160.6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5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戴榕;戴琳;王隆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榕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G07F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004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递 网络通信模块 蓝牙模块 收发装置 主控器 收发 智能化装置 存储空间 录入装置 物品寄存 智能 身份卡 收发件 主系统 堆叠 可用 分部 扫描 网点 应用 | ||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快递收发装置及收发方法,包括有扫描录入装置、收发件主系统、主控器及若干个包裹身份卡,主控器包括有蓝牙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及MCU处理单元,MCU处理单元分别与蓝牙模块及网络通信模块连接。本装置及方法也可用于快递分部网点的使用,也可应用于行李房的物品寄存使用;凡是涉及大量包裹、物品需要堆叠的使用范围均适用于本装置和方法。本发明可极大提高存储空间效率,并能让用户或经营者快速找到包裹的智能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递柜,特别是一种用于智能快递收发装置及收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包裹快递的日益增多,对末端投递的压力日益突显,尤其是最后100米的包裹配送,由此产生了许多末端的解决方案,现阶段主要有智能快递柜和人工驿站等主流方案。而随着智能快递柜的日益增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快递柜成本高,占地面积要求大,而快递柜的使用管理规定,每个柜只能放置一个包裹件,往往一个函件类快递却占用了一个大箱格,导致了空间的极大浪费。
人工驿站有许多是利用现有便利店、小卖部或者专门门店的方式,由于代收快件量很多,如果摆货架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为了便于用户或者管理人员方便地找到快件,只能尽量不堆叠包裹,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货架的空间使用率,许多场地较大一些的空间只能像摆地摊式的在地上平铺开,极大浪费了场地空间,而在用户来取件时,也因为快件包裹堆放过多,给经营者造成找件的很不方便,既浪费时间又不便于管理。市场急需一种能极大提高存储空间效率,又便于用户自取或经营者取件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实现驿站工作人员高效收存包裹,并能让用户或经营者快速找到包裹的智能快递收发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快递收发方法。
一种智能快递收发装置,包括有扫描录入装置、收发件主系统、主控器及若干个包裹身份卡,主控器包括有蓝牙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及MCU处理单元,MCU处理单元分别与蓝牙模块及网络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的包裹身份卡内设有带蓝牙模块的MCU、电池、蜂鸣器、LED指示灯及开关,蜂鸣器及LED指示灯与MCU连接,电池给MCU供电,点击开关控制蓝牙模块实现与主控器通讯,再由主控器呼叫收发件主系统;
所述的收发件主系统包含pc主机,在收发件主系统内含有包裹信息模块、短信息模块、包裹身份卡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及设备管理模块,实现存放包裹的各种业务信息及操作;
扫描录入装置与收发件主系统联接,实现将每件包裹、物品的相应信息输入收发件主系统;
包裹身份卡通过蓝牙与主控器相连,主控器与收发件主系统通信连接, 包裹身份卡存入相应包裹、物品信息时安装在包裹上使用。
本发明的智能快递收发装置,扫描录入装置用于扫描包裹、物品,并将相应信息发送给收发件主系统。
主控器安置在场地较空旷处如室内屋顶处或墙上等信号流畅位置,可调整主控器方位及设定主控器辐射范围,实现设定异常报警区域功能。
点击包裹身份卡上开关可通过主控器呼叫收发件主系统,提示管理人员对应业务操作;可以设定按钮操作方式,实现卡片回收确认工作。包裹身份卡可由经营场所根据每日收件量按需配置,身份卡为可重复循环使用,取件完结回收确认后即进入待收件身份卡。
所述的收发件主系统还包括有移动端app、小程序及云端管理平台。
收发件主系统包括移动端app、小程序及云端管理平台可方便手机端使用。
在包裹身份卡上设置有可将其与包裹、物品相互连接的连接装置。
设置连接装置,可方便在包裹身份卡需要使用时将其与包裹等相关物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榕,未经戴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81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