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第二活塞棘齿夹的可变力张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8118.4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4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K·B·科布;K·B·托德;R·G·威廉姆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格华纳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昱;李建新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棘齿 接合 孔壳体 棘齿槽 可变力 外圆周 张紧器 噪音 | ||
为了防止噪音,在第二活塞上增加棘齿夹和用于棘齿夹接合的凹槽,使得第二活塞不能撞击第二孔壳体的底部。将棘齿夹与第二活塞的外圆周上的棘齿槽接合,防止第二活塞撞击第二孔壳体的底部。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月31日提交的、临时申请No.62/624,241中公开的发明名称为“带有第二活塞棘齿夹的可变力张紧器”的一项或多项发明。特此要求根据35USC§119(e)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并且上述申请特此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张紧器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壳体的第二孔中带有弹簧力控制的张紧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用于内燃机的阀驱动的正时链中,凸轮轴链条用于凸轮轴-凸轮轴驱动装置,以及平衡器链条、张紧器被用于链条的松弛侧,以拉紧松弛的链条并将张力施加到链条上。
在操作过程中,张紧器的活塞将诸如张紧器臂或瓦的滑动表面压靠在链条上,以保持链条的张力。当链条的动态张力因链条传动的共振而在操作过程中增大时,来自链条的动态载荷作用在张紧器的活塞上,使得活塞随着张紧器泵起而延伸以保持链条的张力。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链条传动张紧器弹簧力通常很大,因为需要足大的弹簧力以应对张紧器系统的最差情况操作条件。考虑到在链条的寿命期内链条会磨损和伸展,如果张紧器弹簧力可以随操作条件而变化,则可以改善张紧器的有效性,提升整个系统性能和效率。
图1-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双液压张紧器,张紧器通过张紧器臂或瓦402张紧链条或皮带(未示出)。张紧器臂402具有与链条或皮带接触的第一滑动表面402b和与第一滑动表面402b相对的第二表面402a。
张紧器包括具有平行于第二轴向延伸孔102c的第一轴向延伸孔102a的壳体102。第一活塞103可滑动地容纳在第一轴向延伸孔102a内。第一活塞103具有本体,该本体具有第一端103a、第二端103c、外圆周103d以及带有闭合的内部第一端103f的中空内部103b。外圆周103d沿着本体的长度具有一系列棘齿槽112,在靠近第二端103c处具有止动槽113,该止动槽113大于棘齿槽112并捕获棘齿夹170。棘齿夹170可以扩展,当第一活塞103远离壳体102移动时,棘齿夹170可以进出棘齿槽112,当张紧器臂或瓦402推动第一活塞103时,棘齿夹170防止第一活塞103向壳体102移动。
第一活塞弹簧104存在于第一活塞103的中空内部103b内。第一活塞弹簧104具有第一端104a和第二端104b。第一端104a与第一活塞103的闭合内部第一端103f或体积缩减器或通风口(未示出)接触,第二端104b与壳体102的第一轴向延伸孔102a的底部102b或止回阀(例如止回阀108)接触。第一压力室111形成于第一活塞103和第一轴向延伸孔102a之间。流体经穿过入口止回阀108的第一供应源106供给到第一压力室111。第一活塞103从壳体102向外偏置,穿过第一活塞的第一端103a来偏置链条(未示出),通过第一活塞弹簧104的力和第一压力室111中的油的压力穿过张紧器臂402。
第二轴向延伸孔102c可滑动地容纳第二活塞160。第二活塞160具有本体,该本体具有第一端160a、第二端160c以及带有闭合的第一端160d的中空内部160b。
第二活塞弹簧166存在于中空内部160b内,用于将第二活塞166从壳体102向外偏置。第二活塞弹簧166具有第一端166a和第二端166b,第一端166a与第二活塞160的中空内部160b的闭合的第一端160d相接触,第二端160d与第二轴向延伸孔102c的底部102d接触。或者,弹簧166的第一端166a可接触第二活塞160的中空内部160b内的体积缩减器或通气口。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簧166的第二端166b可以接触止回阀,例如入口止回阀1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格华纳公司,未经博格华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81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