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7621.8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周葆春;马全国;朱翔;赵鑫鑫;郎梦婷;王少奇;韩灵灵;罗正涛;陈志;张彦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G01N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齐晨涵 |
地址: | 464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材料 非饱和土 剪切仪 压力室 控制模块 湿度环境 传压杆 剪切盒 位移量 加荷 接触面力学特性 吸力 湿度控制系统 温湿度传感器 应力集中现象 剪切过程 控制压力 连续控制 湿度状态 实际工程 吸力控制 系统配套 剪应力 可控的 室内腔 推进杆 试验 侧壁 伸入 竖向 土类 垂直 体内 室内 封闭 | ||
1.一种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包括直剪装置、垂直加荷与位移量测系统(11)、水平加荷与位移量测系统(16)、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封闭的压力室(3)、湿度环境控制模块;
所述直剪装置位于压力室(3)内,所述垂直加荷与位移量测系统(11)的竖向传压杆和所述水平加荷与位移量测系统(16)的推进杆和传压杆分别通过压力室(3)顶部和侧壁伸入压力室腔体内与直剪装置连接;
所述湿度环境控制模块为闭环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压力室(3)内腔湿度的湿度控制系统(17)和与该系统配套的温湿度传感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控制系统(17)为AUTO–RH自动相对湿度控制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8)和AUTO–RH自动相对湿度控制系统(17)的气流出口分别从压力室(3)两侧壁伸入压力室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剪装置的加压上盖(8)设有与湿度控制系统(17)连接的湿润气流接入孔(8.1);所述加压上盖(8)底部设置有气流扩散凹槽(8.2),所述气流扩散凹槽(8.2)与所述湿润气流接入孔(4.2)连通;所述湿度环境控制模块的湿润气体分两路,一路直接通入压力室(3)腔体,另一路通过湿润气流接入孔(8.1)直剪装置的传压板(9)通入土样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剪装置的传压板(9)为金属传压板,且传压板上密布有若干气流扩散孔(9.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室(3)的左右侧面、上顶面均采用钢板制成,所述压力室(3)的前后侧面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切盒(10)纵向开直径为50mm的通孔、开孔深度为20mm;所述下剪切盒(13)厚度为25mm,纵向开边长为100mm的方孔,开孔深度为20mm。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结构材料放入下剪切盒中,并在上剪切盒内置入非饱和土样;
在装置平台上安装压力室的侧壁、顶板,形成封闭的压力室;
安装湿度环境控制模块,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安装垂直加荷与位移量测系统、水平加荷与位移量测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在目标湿度下加载竖向荷载至试样的变形稳定为止;通过伺服电机,以目标剪切速率,对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同时量测剪切位移与剪切力,直至目标最大剪切位移;
剪切结束后,取出非饱和土样、结构材料,测质量,烘干后,测含水率;
依次在不同竖向荷载、不同的相对湿度下进行剪切试验,通过计算获得不同相对湿度下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力学性能指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饱和土样包括非饱和黏土或非饱和砂土,所述非饱和黏土包括原状土样、压实土样、或击实土样,非饱和砂土用落雨法直接制备;所述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板、钢板、砌块、砖、石材、或砂浆试块。剪切仪可测试不同土类与不同结构材料间接触面力学性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相对湿度的非饱和土–结构材料接触面剪切仪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切盒的纵向通孔直径为50mm、开孔深度为20mm;所述下剪切盒的纵向开边长为100mm的方孔、开孔深度为20mm;试验时,在上剪切盒中放入将直径50mm、高度15mm的土样,在下剪切盒中放入边长100mm、高度20mm的结构材料。剪切过程中土–结构材料接触面的面积保持不变,所获剪应力更加准确,且避免了剪切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师范学院,未经信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76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