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内标校正的免疫精准定量分析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7160.4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8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荣;孙公伟;邢志;张四纯;张钰清;胡志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4 | 分类号: | G01N33/534;G01N33/68;G01N33/60;G01N33/543;G01N27/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校正 免疫 精准 定量分析 方法 及其 专用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标校正的免疫精准定量分析方法及其试剂盒。该方法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加入了内标探针,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可进行多组分同时检测,通过内标探针对免疫反应过程和仪器检测过程中的随机误差的校正,实现免疫的精准定量分析。本发明设计的内标探针策略既可以用于竞争免疫分析,也可以用于非竞争免疫分析。因此,基于内标校正的精准免疫分析方法可用于所有临床疾病标志物免疫试剂盒的制备。该方法有望在临床检测、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等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及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内标校正和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的免疫精准定量分析方法及其专用试剂盒。
背景技术
以抗体为基础的免疫反应是对特定对象检测的最基本、最普遍方法。上个世纪60年代首先发展起来的放射免疫分析(RIA),开创了对特定生物分子定量检测的新篇章。由于标记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危害等局限性,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如酶联免疫分析(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及临床检测领域。但是,目前常规的免疫分析技术中,由于光谱重叠等问题很难实现多组分的同时分析,即使荧光量子点标记的荧光免疫分析也很难实现较多组分的同时分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常规的免疫分析方法最终都要经过一个反应过程,如显色反应或发光反应,才能够被检测器检测到。而这种反应的稳定性、一致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发展一种精准的免疫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临床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就显的尤为重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作为元素检测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具有强大的多元素同时检测的能力,并且对部分元素,尤其是金属元素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2001年,本发明申请人首先提出了稳定同位素标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为基础的免疫检测方法,实现了血清中促甲状腺素的测定(Zhang,C.;Wu,F.B.;Zhang,Y.Y.;Wang,X.;Zhang,X.R.Journal of AnalyticalAtomic Spectrometry 2001,16(12),1393-1396),并将其拓展到双组分及多个组份的同时检测分析。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可利用的标记元素种类多等优点,为实现多组分免疫同时测定奠定基础。
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量,是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此外,内标法是克服基体效应和仪器信号波动的有效方式,根据分析物的信号强度与内标物信号强度的比值校正信号的漂移和基体效应,从而得到准确的定量结果。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具有以下优点:1、内标探针可用于监控整个反应过程,从而提高样品测定的可信度;2、内标探针可用于校正人为操作误差,如样品加入量不一致等因素造成的随机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3、内标探针同样可以作为仪器检测的内标元素,用于校正仪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信号漂移和基体干扰等等,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设计加入内标探针,并且结合等离子体质谱多组分、精准测量的特点,将是实现免疫精准定量分析的理想方式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包括检测探针和内标探针;
所述检测探针为金属元素甲标记的物质A;
所述内标探针为金属元素乙标记的物质B;
所述金属元素甲和所述金属元素乙是互为同位素的同种金属元素或两种不同的金属元素;
所述物质A和所述物质B均为生物大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71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对二氧环己酮中杂质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车载3D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