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800MPa级高强韧性贝氏体汽车大梁扁钢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5612.5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5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肖波;郑力宁;陆建;王子健;许正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利淮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0;C22C38/22;C22C38/24;C22C38/26;C22C38/28;C21D8/02;C22C33/04 |
代理公司: | 32223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晓昀 |
地址: | 223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大梁 高强韧性 贝氏体 扁钢 重量百分比 板材制造 裁剪 生产成本 生产 节约 制造 | ||
本说明书主要公开了一种800MPa级高强韧性贝氏体汽车大梁扁钢及其生产方法,改钢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成分:C:0.10‑0.20、Si:0.30‑0.60、Mn:1.30‑1.80、P:≤0.020、S:≤0.020、Cu:≤0.20、Cr:≤0.20、Mo:≤0.30、Al:≤0.050、V:0.05‑0.15、Nb:≤0.040、Ti:≤0.035、N:≤0.015,其余为Fe。本产品可直接用于制造汽车大梁,减少了使用板材制造汽车大梁时的裁剪工序,可有效节约汽车大梁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钢铁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800MPa级高强韧性贝氏体汽车大梁扁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大梁扁钢是制造重载卡车大梁的主要材料,由于汽车大梁几乎承载货物的全部重量,因此要求汽车大梁扁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优良的力学性能,另外,为了便于加工,还要求扁钢具有良好的冷弯及焊接性能。近年来,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汽车大梁扁钢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抗拉强度由以往的500MPa逐渐提高到700MPa以上,典型的钢种有700L、C700L及A700等。
为了满足高性能汽车大梁扁钢的质量要求,在化学成分设计方面,目前国内主要以Nb-Ti微合金化技术为主;在加工工艺方面,主要采用控轧控冷技术。;另外,由于国内板材生产线均具备控冷设备,因此,在产品外形方面基本以供应板材为主,产品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纳米级细小的碳化物,其力学性能可达到730MPa左右,产品具有良好的冷弯与焊接性能。典型的汽车大梁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板卷)→开卷、平直→裁剪→冷弯→焊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基于微合金化技术及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技术提出了一种800MPa级高强韧性贝氏体汽车大梁扁钢产品及其生产方法,主要适用于厚度不小于12mm的扁钢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原有的汽车大梁制造工艺相比,采用本发明生产的扁钢产品可直接用于加工汽车大梁,从而省去使用板卷时的开卷、裁剪工序,极大的降低了汽车大梁的生产成本。在性能方面,按照本发明生产的产品抗拉强度不小于800MPa、屈服强度不小于650MPa;低温冲击吸收能量KV2J/-20℃不小于90J,并具有良好的冷弯与焊接性能;可以用于更高强度级别的汽车大梁生产,通过对比,产品相关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以科学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为基础,结合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技术得到一种800MPa级高强韧性贝氏体汽车大梁扁钢产品及其生产方法,主要适用于厚度不小于12mm的扁钢产品的生产加工。产品主要技术指标为:1.抗拉强度不小于800Mpa;2.屈服强度不小于650Mpa;3.冲击吸收能量KV2/J(-20℃)不小于90J。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800MPa级高强韧性贝氏体汽车大梁扁钢产品,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成分:C:0.10-0.20、Si:0.30-0.60、Mn:1.30-1.80、P:≤0.020、S:≤0.020、Cu:≤0.20、Cr:≤0.20、Mo:≤0.30、Al:≤0.050、V:0.05-0.15、Nb:≤0.040、Ti:≤0.035、N:≤0.015,其余为Fe。
主要设计思路如下:碳是高强度结构钢中的主要化学元素之一,对强度性能的贡献最大。在钢中主要发挥固溶强化、沉淀强化作用,当溶解于铁素体或奥氏体是发挥固溶强化作用;形成碳化物析出时发挥析出强化作用。但过高的碳含量会显著降低钢的韧性及焊接性能,因此,碳含量设计为0.10-0.20%。
硅元素主要以原子形式溶解在钢中,起固溶强化作用,但增加硅元素会显著降低材料的低温冲击韧性,因此,硅含量设计为0.30-0.60%。
锰为扩大奥氏体区元素,溶解在钢中发挥固溶强化作用,同时,在相变过程中可降低铁素体转变温度,促进多边形铁素体形成,提高材料低温冲击性能。但过高的锰含量会提高钢的淬透性,降低焊接性能。因此,锰含量设计为1.30-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利淮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利淮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5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