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法及其集热管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5403.0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1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韩成明;薛道荣;李峰;姜志祥;赵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10/40 | 分类号: | F24S10/40;F24S10/70;F24S7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054000 河北省邢台***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发电 耦合 选择性 吸收 涂层 制法 及其 热管 | ||
1.一种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受太阳能辐照的金属容器的外壁上成型绝缘层;
在绝缘层的外壁上成型金属导电层;
在金属导电层的外壁上成型高电阻选择性吸收涂层耦合金属栅极层,所述高电阻选择性吸收涂层耦合金属栅极层包括内侧金属栅极层、形成在内侧金属栅极层的划分区域内的高电阻选择性吸收涂层以及与内侧金属栅极层形成电连接的内侧电极涂带;所述高电阻选择性吸收涂层的200mm×200mm薄膜方块电阻介于500-50000欧姆之间;
在高电阻选择性吸收涂层耦合金属栅极层的外表面成型内侧透明导电涂层,所述内侧透明导电涂层与所述内侧金属栅极层形成良好的电接触;
在所述内侧透明导电涂层的外表面成型光伏薄膜层,所述光伏薄膜层的200mm×200mm薄膜方块电阻介于0.1-200欧姆之间;
在所述光伏薄膜层的外表面成型透明导电涂层耦合金属栅极层,所述透明导电涂层耦合金属栅极层包括外侧金属栅极层、形成在外侧金属栅极层的划分区域内的外侧透明导电涂层以及与外侧金属栅极层形成电连接的外侧电极涂带;
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耦合金属栅极层的外表面成型减反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金属栅极层具有多个涂层条、具有多个涂层环、呈螺旋状或者呈网格状,所述外侧金属栅极层具有多个涂层条、具有多个涂层环、呈螺旋状或者呈网格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容器是金属管,所述涂层条平行于所述金属管的轴向布置,或者与所述金属管的轴向具有0-45度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容器是金属管,所述涂层环垂直于所述金属管的轴向布置,或者与所述金属管的轴向具有0-45度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金属栅极层的多个涂层环或多个涂层条通过所述内侧电极涂带形成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所述外侧金属栅极层的多个涂层环或多个涂层条通过所述外侧电极涂带形成串联、并联或串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电阻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材料为纯金属形成的薄膜电阻材料,或者是纯金属与非纯金属掺杂形成的薄膜电阻材料,所述非纯金属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氮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氮化物、非金属氮氧化物的其中任一或者任意组合物,且纯金属与非纯金属之间的摩尔比介于1:100-100:1之间。
7.一种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太阳能集热管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管镀膜,是采用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制法,在金属管的外壁上成型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结构;然后,在所述薄膜光伏发电耦合选择性吸收涂层结构的内侧电极涂带与外侧电极涂带上分别连接引出电极;
罩玻璃管装配,是将罩玻璃管通过波纹管组件与金属管形成密封连接,使所述罩玻璃管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形成真空夹层;
所述引出电极连接的导线在所述真空夹层内形成有曲折段,所述曲折段的末端采用直封引出或通过过渡材料引出到罩玻璃管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54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