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多背光分区驱动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5174.2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6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丽;史青;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吴瑞芳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源 开关控制装置 驱动IC 背光 分区驱动 控制电路 生产操作性 闭合 驱动 闭合状态 工艺流程 驱动周期 同一时刻 显示装置 行列形式 输出端 输入端 列数 路数 行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多背光分区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多个背光源、多个驱动IC和多个开关控制装置,多个背光源被分成多组,每一组背光源呈行列形式连接且由同一个驱动IC驱动,其中,每一组背光源的行数为N,每一组背光源的列数与驱动IC的驱动路数相同,每一行背光源中均设有开关控制装置,其中,每一行背光源中的每个背光源均设于该行开关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IC的各路输入端之间;在同一个驱动周期T内,N行背光源中每一行的开关控制装置闭合的时间均为T/N,且在同一时刻,N行背光源中只有其中的一行背光源所对应的开关控制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本发明在减少背光分区驱动IC的数量、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工艺流程,增加了生产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超多背光分区驱动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技术领域,目前的几类主流显示技术:LCD、OLED、Micro LED和Mini LED。
传统的LCD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简称,即液晶显示,利用液晶在不同电压的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光特性为显示原理。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利用具有自发光的特性有机发光二极管,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相比较传统的LCD,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
Micro LED,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是新一代显示技术。将LED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Micro LED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将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相比现有的OLED技术,其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
但由于Micro LED将LED芯片的尺寸微缩至100μm以下,从LED磊晶设计到芯片制成,其技术工艺微缩制程技术和巨量转移技术是目前的技术瓶颈,亟待解决。
基于此,出现了介于传统LED与Micro LED之间的Mini LED显示技术。Mini 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意指晶粒尺寸约在100微米及其以上的LED。同Mini LED,均采用局部调光设计,Mini LED比Micro LED技术难度更低,更容易实现量产,可大量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市场。
但无论是Micro LED,还是Mini LED,均采用局部调光设计,即每一调光分区,均需一驱动IC来进行驱动控制。一支手机需求量约9000颗左右led,而55寸TV面板背光LED数量需要4万颗左右甚至更多颗,对此,相应的驱动IC的数量需求巨大。
以3200分区LED的显示面板为例,每个分区包含16颗LED,每个分区驱动电流20mA为例来说明。
如图1所示,传统的背光源LED驱动控制方式,使用16路的LED驱动IC,即一个驱动IC驱动16路LED,则需要使用的驱动IC数量为:NUMIC=3200÷16=200pcs,数量较多。
如图2所示,对于传统的背光源LED驱动,在一个驱动周期内,驱动电流的PWM占空比为100%,即整个周期内驱动电平均为一固定的直流值,对应图像里的最大亮度,电流无任何复用,最大亮度对应的电流为:100%×20mA。
可以看出,传统的背光源LED的驱动控制方式,需要驱动IC数量繁多,产品成本较高,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多背光分区驱动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本发明在减少背光分区驱动IC的数量、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工艺流程,增加了生产操作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5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像素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 下一篇: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