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42852.X | 申请日: | 2019-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3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邱承双;周波;黄研;杨康;王捷;余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55 | 分类号: | E02D29/0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隋勤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施工 肋墙换撑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从地下室底板至地下室顶板标高处设置的300mm厚钢筋混凝土换撑剪力墙,换撑剪力墙的水平间及定位距根据Ⅱ区的基坑混凝土支撑梁确定,换撑剪力墙随地下室结构一同施工,与地连墙中隔墙采用植筋连接。采用肋墙换撑后,施工完Ⅰ区地下室中楼板后,可开挖相邻Ⅱ区的二层土方,提前开挖邻区土方,然后两个坑同时进行施工作业。施工工艺与永久结构剪力墙施工相同,肋墙传力可靠。本发明适用于基坑分坑开挖及回筑的基坑工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基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开挖深度已普遍达到20~30米,开挖面积已达2~6万m2,地铁、管线等单位基于基坑变形控制的严格要求,要求将基坑进行分隔,分区进行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给基坑围护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坑周边环境愈加趋于复杂,城市地下管线、地铁设施、周边浅基础建筑物对深基坑施工带来的变形影响更加敏感;此外,施工过程中还涉及工期紧张、抢工等问题,如:基坑土方开挖跨越春节、会展等停工影响因素,若停工期间未形成结构底板,停工期间的承压水降水施工、基坑累计变形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类似的工程实践中总结了一种肋墙换撑施工工法,在基坑设置肋墙换撑,施工完地下室中楼板后,即可开挖邻区的二层土方,满足压缩工期及保护周边环境等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打破常规的基坑分区施工项目的待Ⅰ区地下室出正负零后,方可开挖Ⅱ区基坑,Ⅱ区基坑支撑力需分隔墙一侧的Ⅰ区地下室楼板提供。采用肋墙换撑后,施工完Ⅰ区地下室中楼板(如:B2层楼板)后,可开挖相邻Ⅱ区的二层土方,提前开挖邻区土方,然后两个坑同时进行施工作业,缩短基坑的总体施工时间,减小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保护周边建(构)筑物,解决分区施工基坑采用常规施工方法时工期较长、基坑变形较大、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从地下室底板至地下室顶板标高处设置的300mm厚钢筋混凝土换撑剪力墙,换撑剪力墙的水平间及定位距根据Ⅱ区的基坑混凝土支撑梁确定,换撑剪力墙随地下室结构一同施工,与地连墙中隔墙采用植筋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撑剪力墙由地下室底板至顶板设置,换撑剪力墙正对Ⅱ区的基坑混凝土支撑梁。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撑剪力墙的宽度为300mm、长度10m、高度与地下室结构层高相同。
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为采用肋墙换撑后,施工完Ⅰ区地下室中楼板后,开挖相邻Ⅱ区的二层土方,提前开挖邻区土方,然后两个坑同时进行施工作业。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施工法为在底板施工时预留阶段预留换撑剪力墙插筋,在地下四层结构施工阶段一同施工该范围内的换撑剪力墙的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并预留上一层的撑剪力墙插筋,以此类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施工法具体为:
(1)I区第四道支撑拆除及地下四层结构施工:
换撑肋墙与结构同步进行施工,肋墙与底板连接位置预留插筋,肋墙与分隔墙连接位置进行植筋处理,确保肋墙与结构连接牢固;
(2)I区第三道支撑拆除及地下三层结构施工:
换撑肋墙与结构同步进行施工,墙身两侧及墙端范围内进行楼板钢筋加强和楼板附加钢筋;
平面布置中避开人防口部、墙柱、格构柱部位,以便施工便捷,也避免后期换撑肋墙拆除过程中对永久性结构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2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