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焊接工作站及汽车生产线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41955.4 | 申请日: | 2019-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6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金俊林;李志光;冯波;张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0;B23K37/04;B23K37/0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抓手 抓取 下车身 焊钳 对接定位装置 一体化焊接 机器人 定位装置 通用地面 通用 工作站 汽车生产线 控制装置 夹具 设备通用性 安装定位 定位台车 焊接过程 控制作用 汽车制造 缓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焊接工作站及汽车生产线,涉及汽车制造装备的技术领域。一种一体化焊接工作站包括通用抓手库、焊钳库、机器人、通用地面定位装置、通用对接定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通用地面定位装置用于定位下车身定位台车;通用对接定位装置设在靠近通用地面定位装置处,用于定位、安装定位抓手,定位抓手能够对下车身总成定位、抓取;机器人设在靠近通用抓手库、焊钳库及通用对接定位装置处;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机器人能够抓取定位抓手,并通过定位抓手对下车身总成定位或者抓取;并且,机器人还能够从焊钳库中抓取焊钳,实现对下车身总成的焊接过程。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夹具无法切换、设备通用性差、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装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焊接工作站及汽车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行业的日趋成熟,汽车的需求发展趋势慢慢的从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汽车厂商在平衡顾客需求和研发、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对生产线的混线生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生产线常见的是同平台车型的共线生产,同平台车型由于有相同的车身定位、相似的生产工艺,使得生产线在设备、结构上相似,能够实现共线生产。由于跨平台车型在车身定位、生产工艺路线上的差异,导致夹具数量、工位数量、设备数量的不同,很难实现混线生产。若想实现跨平台多车型混线生产或在原有生产线上增加车型,无疑会大大增加汽车生产商在设备、人员、周期上的成本投入。
生产线目前一般将下车身总成定位和支撑压紧夹具固定在工位上,这种形式对于实现不同定位和生产工艺路线的混线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如何在保证下车身总成焊接尺寸精度的情况下,实现混线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为:1、下车身定位和支撑压紧夹具的快速切换;2、不同工艺路线的车型、设备通用性;3、工作站结构形式的可快速复制。
现有技术中的工作站存在以下问题:
1)场地占用问题,按照以往方案,一个车型需要单独设计一套下车身总成夹具,并且需要下车身补焊,需要占用焊接场地、焊接设备、补焊场地、补焊设备,若多个车型同时开发,则需要占用多个焊接场地和焊接设备;
2)车型切换,以往方案无法满足下车身定位和支撑压紧夹具的快速切换和安装;
3)成本问题,按照以往方案,若多个车型混线,由于焊接工艺不同,大部分通用焊钳无法通用,需要购买多把相同焊钳,夹具开发成本高且重复利用率低。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一体化焊接工作站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焊接工作站及汽车生产线,以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一体化焊接工作站,包括:通用抓手库、焊钳库、机器人、通用地面定位装置、通用对接定位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所述通用地面定位装置用于定位、安装带有下车身总成的下车身定位台车;
所述通用对接定位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通用地面定位装置位置处,用于定位、安装与下车身总成相对应的定位抓手,所述定位抓手能够对下车身总成定位、抓取;
所述机器人设置在靠近所述通用抓手库、所述焊钳库以及所述通用对接定位装置的位置处;
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所述机器人能够抓取所述定位抓手,并通过所述定位抓手对下车身总成定位或者抓取;并且,所述机器人还能够从所述焊钳库中抓取与下车身总成相对应的焊钳,并实现对下车身总成的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1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