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笔记本电脑外设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1765.2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余东先;李娜;王维哲;曾丽娟;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囊 笔记本电脑 内嵌 散热效果 散热装置 通水管 外设 笔记本电脑底面 外壳上表面 通风口 凹槽内壁 空气流动 外壳侧壁 压板连接 密封盖 嵌凹槽 输水管 吸热口 弹簧 风道 空腔 侧面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外设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和内嵌凹槽,所述的外壳上表面设有内嵌凹槽,内嵌凹槽内壁通过弹簧与压板连接,内嵌凹槽和外壳侧壁之间设有水囊,水囊设有四组,四组水囊设置在内嵌凹槽的四周,水囊之间通过输水管连接,一组水囊上设有通水管,通水管上设有密封盖。本发明笔记本电脑提高空气流动速度,吸热口、空腔、通风口组成风道,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水囊中的冷水加速吸收笔记本电脑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使笔记本电脑底面、侧面都增加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笔记本电脑外设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装置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从外观上来看,微机由主机箱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箱内主要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各种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算机外围设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记本电脑作为一种便携、轻巧式的计算机,很受人们欢迎。笔记本电脑集成度较高,各种电子元件堆积比较密集,工作时容易产生大量热量,难以及时排出,容易加速元件的老化,容易损坏电路,影响笔记本电脑工作,严重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的外设散热装置一般都只是在笔记本电脑底端添加一个带风扇的垫板,但是散热效果差,难以满足长时间使用电脑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外设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设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和内嵌凹槽,所述的外壳上表面设有内嵌凹槽,内嵌凹槽内壁通过弹簧与压板连接,内嵌凹槽和外壳侧壁之间设有水囊,水囊设有四组,四组水囊设置在内嵌凹槽的四周,水囊之间通过输水管连接,一组水囊上设有通水管,通水管上设有密封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压板上设有保护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内嵌凹槽底面和外壳之间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散热扇和蓄电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外壳侧壁设有多组通风口和电源连接口,电源连接口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与散热扇电连接,内嵌凹槽内壁设有多组吸热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外壳底面设有吸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外壳底面设有安置槽,安置槽内活动设有支撑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外壳顶端侧壁设有吊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内嵌凹槽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笔记本电脑可以放置在内嵌凹槽内部,通过挤压弹簧使压板夹紧笔记本电脑,保证稳定,同时保护套减少摩擦对笔记本电脑的损伤,提高使用寿命。散热扇提高空气流动速度,吸热口、空腔、通风口组成风道,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开始时通过通水管往水囊内注入冷水,水囊中的冷水低于室温,加速吸收笔记本电脑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散热效果,使笔记本电脑底面、侧面都增加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笔记本电脑外设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笔记本电脑外设散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笔记本电脑外设散热装置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17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