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GBT、IGBT背面的制作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40864.9 | 申请日: | 2019-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0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涛;刘瑞;曹功勋;吴昊;金锐;吴军民;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1/3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电极层 场终止层 激光退火 源区 方法和装置 制作 激光退火条件 离子注入方式 背面金属层 制作过程 注入效率 电场 过渡区 终端区 光刻 减小 背面 积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GBT、IGBT背面的制作方法和装置,在N型硅片的背面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形成场终止层,并对所述场终止层进行激光退火处理;在所述场终止层的底部形成P+集电极层,并依次对有源区的P+集电极层和整个背面的P+集电极层进行激光退火处理;在所述有源区的P+集电极层和整个背面的P+集电极层的底部分别形成背面金属层,不需要光刻程序,仅需要一次注入即可形成,简化了制作过程,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本发明通过不同激光退火条件实现有源区的P+集电极层和整个背面的P+集电极层激光退火,能够降低终端区P+注入效率,减小过渡区电场积累,提高IGBT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GBT、IGBT背面的制作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电网系统里已经投运了多套基于高压大功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器件的柔性输电装备,对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大规模新能源的并网、以及远距离输电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电压的提升,无疑对IGBT的耐压性能及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IGBT耐压性能及可靠性,需降低反向阻断及关断过程中芯片内电场集中效应。IGBT芯片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有源区、过渡区和终端区。一般IGBT背面P+结构采用炉管退火方式,不仅激活率过低,而且只能实现有源区、过渡区和终端区一致的激活率。因为终端区与有源区存在相同的背面P+结构。反向阻断模式及关断过程中,由于背面P+的空穴注入,终端区空穴抽取会集中在过渡区PN结处,导致过渡区电场积累,降低芯片的耐压及可靠性。为实现背面P+有源区与终端区的不同空穴注入效率,降低过渡区电场积累效应,需减小终端区背面P+注入效率。而有源区背面P+注入效率降低导致芯片导通压降升高。为不影响芯片导通压降且提高芯片的可靠性,现有技术通常通过背面光刻形成离子注入阻挡结构,再通过两次注入实现有源区和终端区P+的不同掺杂浓度,从而控制有源区与终端区P+的不同注入效率,提高芯片性能,该方法不仅需要增加光刻工序,而且需要两次注入,操作复杂,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操作复杂切成本过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IGBT、IGBT背面的制作方法和装置,在N型硅片的背面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形成场终止层,并对所述场终止层进行激光退火处理;在所述场终止层的底部形成P+集电极层,并依次对有源区的P+集电极层和整个背面的P+集电极层进行激光退火处理;在所述有源区的P+集电极层和整个背面的P+集电极层的底部分别形成背面金属层,不需要光刻程序,操作简单,降低了制作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IGBT背面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N型硅片的背面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形成场终止层,并对所述场终止层进行激光退火处理;
在所述场终止层的底部形成P+集电极层,并依次对有源区的P+集电极层和整个背面的P+集电极层进行激光退火处理;
在所述有源区的P+集电极层和整个背面的P+集电极层的底部分别形成背面金属层。
所述在N型硅片的背面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形成场终止层之前,包括:
对所述N型硅片的背面依次进行减薄和硅腐蚀,其中,减薄厚度根据所述IGBT的耐压等级确定。
所述在N型硅片的背面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形成场终止层,包括:
在所述N型硅片的背面通过两次离子注入方式形成场终止层;
其中,第一次注入采用高能离子注入方式;第二次注入采用低能离子注入。
所述高能离子注入方式中,注入能量为1~2MeV,注入剂量为1E11~1E13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0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隧式场效晶体管
- 下一篇: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