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砂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0417.3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2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安;徐建华;聂一彪;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9/00 | 分类号: | B02C19/00;B02C23/02;B02C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蒋爱花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碎 破碎腔体 破碎腔 制砂机 叶轮 粗颗粒物 细颗粒物 入料口 出料口 工程机械领域 功率损耗 粉尘量 物料筛 减小 外围 贯通 室内 | ||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制砂机,包括:具有破碎腔室(100)的破碎腔体(10)、设置在破碎腔室内的叶轮(12)以及具有分别供物料进出的筛分入料口(140)和筛分出料口(142)的筛分体(14),破碎腔室贯通破碎腔体的顶部和底部并具有位于破碎腔体的顶部的破碎入料口(102)和位于破碎腔体的底部的破碎出料口(104);筛分体设置为能够将由筛分入料口落入的物料筛分为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并使所述细颗粒物进入破碎腔室的位于叶轮的外围的区域且使所述粗颗粒物进入叶轮。该制砂机能够将进行破碎的原料预先进行筛分使得原料中的细颗粒物不参与破碎作业而粗颗粒物进行破碎,从而减小制砂机的功率损耗以及破碎作业中的粉尘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制砂机。
背景技术
砂石骨料是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和堆砌石等构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随着天然砂石的日趋枯竭以及政府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机制砂已成为砂石骨料行业的主流。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又称制砂机,是结合国内制砂生产方面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出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效碎石设备。由于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具有成砂率高、能耗低以及粒型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制备机制砂,尤其是破碎粒径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40mm的物料。
由于通常砂石原材料中会包含一定比例的小粒径成品如大于0且小于等于5mm的石料,如果这部分小粒径石料参与高速冲击制砂,必然会增加制砂机的功率损耗,同时也会增加粉尘的含量,从后端除尘以及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砂机,该制砂机能够将进行破碎的原料预先进行筛分使得原料中的细颗粒物不参与破碎作业而粗颗粒物进行破碎,从而减小制砂机的功率损耗以及破碎作业中的粉尘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砂机,所述制砂机包括:
破碎腔体,所述破碎腔体具有破碎腔室,所述破碎腔室贯通所述破碎腔体的顶部和底部并具有位于所述破碎腔体的顶部的破碎入料口和位于所述破碎腔体的底部的破碎出料口;
叶轮,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破碎腔室内;以及
筛分体,所述筛分体具有分别供物料进出的筛分入料口和筛分出料口,所述筛分体设置为能够将由所述筛分入料口落入的物料筛分为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并使所述细颗粒物进入所述破碎腔室的位于所述叶轮的外围的区域且使所述粗颗粒物进入所述叶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制砂机中设置筛分体,并将所述筛分体配置为能够将由筛分入料口落入的物料筛分为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并使所述细颗粒物进入破碎腔室的位于叶轮的外围的区域且使所述粗颗粒物进入叶轮,从而使得细颗粒物不参与破碎作业而直接排出所述破碎腔室,由此减小了制砂机的功率损耗以及破碎作业中的粉尘量,这样,不仅提高了破碎作业的效率,而且使得破碎作业更加环保。
优选地,所述筛分体包括设置于所述叶轮上方的呈斗状的筛分罩,所述筛分罩在从所述筛分入料口到所述筛分出料口的方向上呈渐缩状,所述筛分罩的两端均为敞口分别形成所述筛分入料口和所述筛分出料口,并且所述筛分罩上设置有筛分孔。
优选地,所述筛分罩由多个沿所述筛分罩的轴向间隔排列的筛分圈围合形成,所述筛分体包括将多个所述筛分圈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杆,相邻的所述筛分圈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筛分孔。
优选地,所述制砂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破碎腔体上方的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的两端为敞口分别形成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破碎入料口相连通,所述环形腔体的内壁设置有凸台;
所述筛分罩的外壁设置有能够支撑于所述凸台的凸缘。
优选地,所述筛分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凸缘和所述凸台之间的弹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0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