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39658.6 | 申请日: | 2019-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 发明(设计)人: | 过震文;李立寒;徐斌;孙瑜;何昌轩;冯警容;张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E01C19/02;E01C19/0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混合料 底泥 生活垃圾焚烧 配合比设计 炉渣 湿法处理工艺 固体废弃物 湿法工艺 直接排放 大量渣 重量份 集料 沉淀 沥青 | ||
1.一种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集料80~100份、渣底泥1~20份和沥青4~8份;所述渣底泥为生活垃圾焚烧后经由湿法处理工艺处理后沉淀所得的固体废弃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底泥的粒径范围为0mm~0.6mm,其中粒径范围为0mm~0.075mm的所述渣底泥的占所述渣底泥的总质量的75%~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底泥包括含钙元素的碳酸盐矿物、玻璃、陶瓷、砖石以及熔渣的小颗粒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为SMA型沥青混合料,所述沥青混合料还包括纤维0.3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为石灰岩集料或玄武岩集料。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烘干至恒重得到板结团块,将所述板结团块碾碎得到粉状渣底泥;
S2、将所述粉状渣底泥烘干后备用;
S3、将烘干后的所述粉状渣底泥进行标准筛分试验,以获得所述粉状渣底泥的级配组成;
S4、基于所述粉状渣底泥的级配组成和集料的级配组成,按照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确定最佳的沥青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烘干至恒重得到板结团块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生活垃圾焚烧炉的渣底泥置于10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得到所述板结团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粉状渣底泥烘干后备用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粉状渣底泥置于200℃的烘箱内高温烘干48h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未经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96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石材耐磨复合硅铝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