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尾矿充填量与选矿生产尾矿量的平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8831.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星亮;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1/00 | 分类号: | B03B1/00;B03B7/00;B03B9/00;E21F1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孔金满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尾矿 充填 选矿 生产 平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尾矿充填量与选矿生产尾矿量的平衡方法,包括选矿生产工艺流程产出的筛上尾矿、筛下尾矿和磁选尾矿,其特征在于:在筛上尾矿尾矿仓的下方设有备用尾矿再磨机,在尾矿浓缩机侧旁设有缓冲调节搅拌槽和尾矿泵Ⅱ,缓冲调节搅拌槽的给矿端与尾矿浓缩机给矿管和底流输送管道相连接,缓冲调节搅拌槽通过尾矿泵Ⅱ和输送管道与尾矿浓缩机输入端相连接,构成闭路,管道均设阀门控制;本发明的优点是:稳定调节控制选矿厂生产的尾矿量与井下尾矿充填量的匹配,保证采选生产平衡;采用全尾充填采矿方法,选矿厂无需再建尾矿库,无环境污染,绿色环保,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国家产业政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业工程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尾矿充填量与选矿生产尾矿量的平衡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铁矿矿产资源的开采,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增加,对环境污染破坏少的采矿选矿方法才是矿业工程继续发展下去的方向,符合国家提倡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要求。目前很多铁矿山采用全尾充填法解决了尾矿污染环境的一大难题,选矿厂生产出的尾矿全部充填到井下,做到了不建尾矿库。但由于井下采矿建设周期长,矿石性质变化复杂,不同区域的矿石为往往性质差异较大,而选矿厂试验和设计滞后于采矿工程,故采用全尾充填的矿山在设计之初往往对充填需要的尾矿量和选矿生产的尾矿量估算不准备,造成了生产中随着矿石性质变化,选矿尾矿量波动很大,而充填需要的尾矿量比较固定,生产不匹配,当选矿生产出多的尾矿时,这部分尾矿要进行落地排放,污染了环境,同时还需要后期征地,而国家对尾矿排放限制严格,造成停产。若选矿生产出的尾矿少时,那么井下充填需要的尾矿量不够,充填方法受到限制,无法正常进行采矿作业,同样停产,严重的制约了矿山生产。故选矿厂生产的尾矿必须符合井下采矿充填尾矿需求量。
马城铁矿是我国采用全尾充填的最大的铁矿采选工程,年处理铁矿石能力达到2200万t/a。同时采用矿岩混提,岩石量为115万t/a。总给入选矿厂的矿量为2315万t/a。经采矿相关方法计算其全尾充填需要的尾矿量约920万t/a,尾矿细度要小于1mm。选矿方法采用大粒度干选—三段破碎筛分—筛上干选—高压辊磨必须—3mm湿式预选—阶磨阶磁选方法,3mm预选尾矿经过脱水筛后将粒度控制在1mm以下和磨矿后磁选尾矿一同成为最终给入充填系统的尾矿。由于该矿床规模巨大,不同区域原矿性质差别较大,原矿磁性铁含量在20-30%范围内,根据选矿试验结果,不同原矿时,采用选矿设计流程生产出的尾矿量在800万t/a-1150万t/a。生产中必然会出现选矿尾矿量和充填尾矿需求量不匹配的情况,造成生产瓶颈,无法正常生产;同时充填尾矿量根据采矿进度,矿石性质也会有变化。因此,如何根据充填尾矿需求量,使选矿厂产出的尾矿量与其基本匹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针对采用马城铁矿这种全尾充填采矿方法的磁铁矿采选工程,设计一套合理的、适应性强的尾矿平衡方法,可以随着采出矿石性质的变化以及充填尾矿需求量,稳定选矿生产出的尾矿量,使选矿厂尾矿量匹配,使采选生产平衡,无需再建尾矿排放设施,无湿尾矿外排,无环境污染,绿色环保,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国家产业政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尾矿充填量与选矿生产尾矿量的平衡方法,以解决全尾充填法实施中存在的采选不协调影响生产的问题,特别是磁铁矿山采用尾矿充填采矿方法的采选工程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井下尾矿充填量与选矿生产尾矿量的平衡方法,包括磁铁矿原矿经过破碎机、干选磁滑轮、高压辊磨机、预选磁选机、筛分机、球磨机和磁选机的破碎、磨矿、筛分和选别处理,分别获得磁选精矿、筛上尾矿、筛下尾矿和磁选尾矿,其中筛上尾矿给入筛上尾矿仓备用,磁选尾矿和筛下尾矿合并后给入尾矿浓缩泵送系统,所述的尾矿浓缩泵送系统与采场井下尾矿充填系统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88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