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式埋地管道腐蚀外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7404.0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5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梁;李镕成;张磊;田宝;梁政;邓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拼接 滑轨 丝杠 拼接 检测 步进电机 管道维护 检测装置 埋地管道 自动化 多组合 自动式 传感器 腐蚀 传感器安装 复杂地形 丝杠传动 塑胶材质 信号异常 优质尼龙 作业成本 联轴器 拼接头 置线槽 对锁 滑块 制动 地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式埋地管道腐蚀外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拼接滑轨、可拼接丝杠、多组合传感器、步进电机。可拼接滑轨通过对锁扣相拼接,可拼接丝杠用丝杠拼接头拼接,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相连,多组合传感器安装在滑块的正上方。工作时,检测人员可使用该装置,对信号异常区域自动化地进行精准的管道维护细查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添加平稳便捷的拼接滑轨、精准制动的丝杠传动、多置线槽的传感器、优质尼龙塑胶材质、自动化检测方法等方式,不仅克服坑洼地形检测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细查检测精度,而且提高了检测自动化程度,极大降低复杂地形管道维护细查作业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开挖埋地管道腐蚀外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式埋地管道腐蚀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检测埋地管道管壁厚度的主要工作流程仍然是:开挖—剥去防腐(保温)层—超声测厚仪测量—包覆—回填。显然,这是一种破坏性检测方法,而且检测数据的代表性、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受开挖(抽样)点数及其分布范围的影响。同时,开挖检测的成本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往往也是难以接受的。
管内检测方法虽然较直观,但它不仅对管道的建设条件以及管径大小和管路平直程度有严格要求,还需要被检测管道预先设置有发射—回收探头的装置并已经做过清管处理,而且也不可能做到“不影响管道正常运行作业”。因此,对于大多数已建成并且需要检测的地下管道,管内检测手段难易实施。
目前,各种已知的非开挖管体腐蚀检测技术都存在着各种缺陷和不足,金属管道管壁厚度TEM检测方法提供了又一种非开挖管道壁厚检测的方法和途径。
国内非开挖检测埋地管道装置研究处于探索阶段。GBH管道腐蚀智能检测仪是应用金属管道管壁厚度TEM检测方法设计制造的专用管道腐蚀检测系统装置。它是一套虚拟仪器,在地面检测评价埋地管道腐蚀状况,不影响管道正常运行,不需要开挖或剥覆防腐层即可检测管道平均管壁厚度,并可在现场对埋地管道进行实时评价,但是它无论是普查还是细查作业都存在检测精度不足、自动化程度不足、复杂地形检测困难等问题,因此,一直未进入工程实际阶段,仍停留在理论阶段。
自动式埋地管道腐蚀外检测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开挖管道腐蚀外检测装置,其具有如下特点:1)精确测量,对普查信号异常区域进行精确测量从而为后续评价提供可靠依据;2)平稳性,利用滑轨自身平整的特性,可克服地面坑洼造成的测量波动,提高测量精度,为精确测量奠定基础;3)可拼接性,采用1m一截的可拼接式滑轨,克服由于滑轨长度较长,导致运输测量均不方便的问题;4)精准制动性,由中控上位机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从而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与停止,达到对传感器精准制动的效果;5)抗干扰性,整体装置材质均采用优质尼龙橡胶,可反复拆装,对检测信号干扰性极小;6)多组合传感器,本装置传感器采用多凹槽组合,可针对不同管径的检测管道匹配不同的传感器参数组合,方便快捷;7)全自动化性,一旦拼接安装完成,整个装置均可通过中控上位机实现全自动化测量,达到精确便捷的效果。
管道腐蚀的问题深受人们重视,因此,腐蚀检测的方法及装置也各种各样,由于瞬变电磁检测方法在非开挖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该检测方法的检测装置十分不成熟,因而每次检测都会存在一些困扰人们的问题。例如存在以下问题:1)检测信号波动较大,由于检测地形的复杂性,导致装置无法平稳放置存在较大信号波动;2)测点位置偏差较大,由于传感器需要人手动移动,测点位置与精确测量位置存在偏移量,导致测点信号对应出现偏差;3)无法实现异常区域精确测量,由于装置无法平稳放置与测点存在偏差等问题,导致各点测量结果误差较大不能实现精确测量;4)传感器更换过程繁琐,由于检测不同管径管道需匹配相对应的传感器,存在传感器的更换耗时较长的问题;5)自动化程度低,由于所有测量过程均需要检测员手动完成,耗时长、效率低、精度低,导致检测成本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7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