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7113.1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晁祥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R16/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托盘 侧表面 导向件 固定件 蓄电池固定装置 底部凸缘 凸缘部 压合件 固定蓄电池 导向支撑 第二端部 固定支撑 受力不均 压合固定 压合组件 下边缘 松动 保证 延伸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托盘和蓄电池,所述托盘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蓄电池的,所述蓄电池包括凸缘部和主体,所述凸缘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表面下方,从所述侧表面向外突出并沿着所述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导向件和压合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一端,用于固定蓄电池底部凸缘部;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相邻的两侧,用于导向支撑蓄电池;所述压合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另一端,用于压合固定蓄电池底部凸缘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通过导向件和压合组件第二端部的设置,可以保证蓄电池四个方向上的固定,避免了受力不均发生的松动,保证了车辆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汽车蓄电池的安放位置及固定方式对汽车的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蓄电池在托盘上的固定方式有两大类:一类为上固定式,一般采用两个拉杆和一个压合组件进行固定;另一类为下固定式,蓄电池本体下部设计有侧向凸台,一般采用在托盘个侧设定凹槽,另一侧设定压合组件进行固定的方式。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如图1所示,电池100附接至电池保持器110中,电池保持器110固定在托架120中,第一凸缘部固定前侧夹持部170中,在前侧夹持部170上方设置间隔件130,间隔件130填充在电池的前侧表面和容纳凹陷部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空间,能够抑制电池向前侧夹持部170侧的过度运动,可用来支撑电池上部的稳固,电池的后侧设置后侧夹持部150和支撑板160的配合,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因此,目前的技术方案都是通过三侧对蓄电池进行限定固定,在短时间内,蓄电池的固定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由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特殊的工况,蓄电池受力一直作用于未固定的一侧,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松动的可能,最坏的情况下,蓄电池的松动可能会造成火烧车的风险。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蓄电池固定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该种蓄电池固定装置采用下固定的方式,能够从四个方向固定蓄电池的底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托盘和蓄电池,所述托盘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蓄电池的,所述蓄电池包括凸缘部和主体,所述凸缘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表面下方,从所述侧表面向外突出并沿着所述侧表面的下边缘延伸,本装置还包括固定件、导向件和压合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一端,用于固定蓄电池底部凸缘部;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相邻的两侧,用于导向支撑蓄电池;所述压合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另一端,用于压合固定蓄电池底部凸缘部。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设置若干安装点,用于将托盘固定在汽车车身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还包括容纳凹槽和压合组件凹槽;所述容纳凹槽用于支撑蓄电池;所述压合件凹槽设置在所述托盘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固定压合件。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件凹槽底面设置至少一个压合件安装孔,所述压合件通过所述压合件安装孔与所述托盘螺栓固定。
具体地,所述导向件包括支撑面、接触面和抵接面,所述支撑面设置在托盘的边缘,并与所述托盘底面垂直;所述接触面为支撑面向托盘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面与接触面呈钝角设置;所述抵接面为接触面沿托盘底面垂直方向向上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底部凸缘部与所述导向件配合固定,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凸缘部的斜面接触,所述抵接面抵接在蓄电池的竖直面上,在车辆急加速时,此处的接触配合起到主要的限位及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靠近所述固定件设置,并且所述导向件结构与固定件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蓄电池的横向运动,更好的辅助了蓄电池的定位,防止了蓄电池的横向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7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