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织物温度传感网络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7007.3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李乔;丁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钱文斌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控制器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无线传输装置 存储器 传感网络 温度传感 传感器采集 采集数据 数值保存 数值发送 织物加工 接收端 电源 存储 网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织物温度传感网络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通过织物加工技术与织物传感网络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连接有电源和无线传输装置;所述织物传感网络中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值保存在所述微控制器的存储器中,所述无线传输装置用于将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值发送至接收端。本发明可实时、有序、准确地采集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织物温度传感网络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后,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体系的日渐成熟,通信技术快速崛起,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作为信息获取的核心环节——基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直接影响后续的数据处理和传输工作,传感器技术成为多元化信息获取中最快速、最基本的技术。随着采集信息标准的提高,传感器技术(如温度传感器)也在不断的适应调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从原始的单一化到微型化、集成化,再到智能化、网络化,逐步发展成为智能传感器网络。随着网络的发展,融合了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传感器网络技术也应运而生。
目前在炙手可热的可穿戴技术领域,织物温度传感网络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织物温度传感网络所测数据的采集更是研究重点。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存在不少问题:(1)实时采集问题。目前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实践大多都是根据用户需求来进行,这尽管实现了人们对某些功能的追求,但由于研发过程缺乏系统化,致使织物温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连接的连贯性较差,因此难以保证数据的实时采集。(2)有序采集问题。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普遍存在数据采集的有序性难以保证等弊病。(3)准确性问题。目前数据采集易受外界因素(如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的连接方式)干扰,不能保证其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织物温度传感网络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可实时、有序、准确地采集数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织物温度传感网络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通过织物加工技术与织物传感网络连接;所述微控制器还连接有电源和无线传输装置;所述织物传感网络中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值保存在所述微控制器的存储器中,所述无线传输装置用于将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值发送至接收端。
所述织物传感网络中的传感器通过一个分压电阻与微控制器相连。
所述微控制器、电源和无线传输装置集成在AMOMCU--CC2640开发板上。
所述无线传输装置采用蓝牙传输芯片实现。
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均接入电路,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有序和准确,适用于织物温度传感网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集系统与织物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采集系统的电子接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7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