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视力矫正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6090.2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安狄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张丽;李彬彬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矫正 用户信息 匹配关系 视力矫正 智能 视力矫正装置 读取 方法和装置 度数 方案流程 工作实现 矫正装置 矫正组件 用户视力 智能矫正 智能卡 近视 进度 驱动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读取智能卡获取用户信息;根据用户信息和匹配关系生成矫正方案;根据矫正方案驱动矫正组件工作实现对用户视力的智能矫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视力矫正装置,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根据每个用户的年龄、近视时间、度数、矫正进度,选取最佳矫正方案,为每一位用户量身定制出最合适的方案流程,避免现有矫正装置器只能按固定方式进行矫正带来的用户矫正效果差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力矫正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位于眶内,后端由视神经连于间脑,眼球由眼球壁和透明的内容物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感光系统为视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外膜为眼球纤维膜,厚而坚韧,保护眼球,与眼内容物共同维持眼球形状;中膜为眼球血管膜,内含血管和色素,营养眼球和使眼球内部形成屏蔽光线的暗箱,有利于光色感应,从后向前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体移向前内,松弛睫状小带,增加晶状体曲度,起近距离调节作用。当视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体后移,拉近睫状小带,晶状体曲度减少。
晶状体为双凸形的弹性透明体,后面较前面更凸,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无血管、神经分布。晶状体外包晶状体囊,透明而有弹性。晶状体囊借睫状小带悬于睫状突内面。晶状体囊包围着由多层晶状体纤维构成的晶状体质,外周部较柔软,纤维富于弹性,为晶状体皮质,中央部致密较硬,弹性亦较差,为晶状体核。晶状体的屈光指数约1.4371。晶状体靠本身的弹性回缩增大凸度,增强屈光能力。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力减弱,调节力也随之减弱,即产生“老花眼”。
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然而当眼的屈光系统(如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变得混浊或存在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时,即使视网膜功能良好的眼视力仍会下降。
眼的屈光系统混浊,可以使用手术来治疗,而屈光不正则需要用透镜来加以矫正。对于治疗近视、弱视、远视等眼部疾病,常用的物理疗法是对眼眶及其穴位进行振动按摩、永磁体磁疗、电脉冲,以增强眼部血液循环,使得眼部经络疏通,从而达到缓解眼部疲劳,改善眼部屈光状态。现有的视力矫正装置,多是通过调整透镜和眼球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对眼球的睫状肌和晶状体的反复刺激,锻炼睫状肌,以恢复其功能的目的,这种视力校正装置有明显的缺点:(1)矫正装置结构简单,不能人性化的根据用户的眼部状态进行精准的矫正;(2)矫正装置功能较为单一,矫正效果不一,不能达到最大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构思根据用户的信息个性化定制矫正方案,根据该矫正方案针对性的为用户进行视力的矫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
读取智能卡获取用户信息;
根据用户信息和所述匹配关系生成矫正方案;
根据矫正方案驱动矫正组件工作实现对用户视力的智能矫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视力矫正装置,包括矫正组件,矫正装置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信息;
存储模块,用于配置用户信息与矫正方案的匹配关系存储;
矫正模块,用于根据用户信息和所述匹配关系确定矫正方案。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矫正方案控制所述矫正组件工作。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智能视力矫正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安狄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安狄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6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