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4084.3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9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单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邢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村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相向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主动开关;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色阻层,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单元,每一色阻单元包括多个颜色相异的色阻,每一色阻包括第一子色阻、第二子色阻以及第三子色阻,所述第一子色阻、所述第二子色阻以及所述第三子色阻各自设有具备高度差的台阶面;形成有与所述台阶面相对应的阶梯台阶面的画素电极。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提高画素穿透率,改善背景画面泛白或者色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由于光电产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相关设备也随着光电产业的发展朝向轻量化、薄型化、省电与低辐射等方向发展。而示范性的CRT显示器由于体积过于庞大与笨重,更因有辐射的问题,对于现今一切朝向轻量化、薄型化与健康考虑等的社会而言,实属一过时的产品。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下简称LCD)就是为了针对此目的而开发的显示技术。最初的液晶显示器,由于相位差的补偿技术未臻成熟,因此甚会有所谓的″鬼影″出现,颜色也会相互渗染,在显相地技术上可以说是极度失真。所谓的″位相差″可大致解释为由于LCD屏幕的液晶层,在通电后,晶粒的排列呈现倾斜状,进而有光的绕射、通过不同介质所生的折射等现象而造成的位相偏移状态。
LCD目前最受人指责的缺点为它狭窄的观看角度与严重的色偏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近几年已经发展出几种不同的显示方式来改善狭窄观看的角度。其中的一为多区域垂直排列(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的薄膜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 LCD)是一种新垂直排列的概念,他们提供一个在视觉方面的宽视角,显示颜色方面高对比、高色彩饱和度和显示方面的快速反应时间。
多象限垂直配向(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技术较早投入应用于广视角的液晶面板,它是利用突出物使液晶静止时偏向于某一个角度,而并非示范性面板中的直立静止状态,如此一来,当施加电压让液晶分子改变成水平状态以便背光穿过时,其背光的穿透速度更快,因而可大幅缩短显示时间。此外,突出物改变液晶一般在20ms以内,从而液晶分子的配向可让视角更宽广。例如,视角增加可达160度以上。
在示例性技术方案中,运用MVA模式来设计穿透式显示器时,为了提升画面显示的视角范围,显示器中的液晶往往以多重区域的方式进行排列,但是,这种多重液晶区域的排列方式会使显示器在穿透状态时穿透率不高,且出现背景画面泛白或者色偏问题,从而影响画面质量。
因此,提供一种提高画素穿透率,改善背景画面泛白或者色偏问题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背景画面泛白或者色偏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相向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主动开关;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色阻层,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单元,每一色阻单元包括多个颜色相异的色阻,每一色阻包括第一子色阻、第二子色阻以及第三子色阻,所述第一子色阻、所述第二子色阻以及所述第三子色阻各自设有具备高度差的台阶面;形成有与所述台阶面相对应的阶梯台阶面的画素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色阻对应的一个画素电极的台阶面包括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以及第三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以及第三台阶与所述公共电极的间距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4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