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3595.3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2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龙;陆宇;陆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海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斑节对虾 水产动物 混养 种苗 池塘 饲料利用率 病害发生 池塘选择 技术路线 日常管理 生活习性 水体处理 水体环境 养殖模式 养殖 饲喂 搭配 捕捞 投放 健康 | ||
1.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选择、水体处理、种苗投放方法、饲喂方法、日常管理和捕捞等步骤:
(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2~10亩、水深为1.5~2.0米的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进水、排水较为方便的地方,且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稳定、交通运输便利,池塘底平坦,淤泥厚度10~20厘米,在进水口设置过滤网,在排水口设置防逃逸网,塘基宽度为3.0-5.0米,并且配置增氧机、投料机等相关设施,在池塘中1/3处建设1.8米高、60目筛绢网设施,把池塘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池塘,即水可以自由流动,养殖的水产动物不能通过;
(2)水体处理:池塘进水20cm后,用二氧化氯片剂对池塘底部进行消毒处理,1天后,继续进水到1米,用二氧化氯粉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3天后,使用有机肥和枯草芽孢杆菌洒入水体培养有益微生物,尤其在春夏季时水体中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有利于水产动物生长,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左右,当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停止使用有机肥;
(3)种苗投放方法:种苗分开投放,黄鳍鲷苗放入较大面积池塘,斑节对虾苗放入较小面积池塘,黄鳍鲷苗3000~4000尾/亩,斑节对虾苗15000~20000尾/亩;
(4)饲喂方法:根据天气情况、水体温度、水体溶解氧及水体微生物丰富程度投喂,每次定时、定点投喂,以市售水产配合饲料为主,每周拌喂一次有益微生物,在拆掉中间的60目筛绢网设施之前,黄鳍鲷投喂水产配合鱼饲料,斑节对虾投喂水产配合虾饲料,拆掉中间的60目筛绢网设施后,投喂水产配合鱼饲料;
(5)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并记录养殖动物的活动情况,记录水质情况,不定期检测水体中pH、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定期加注新鲜水,保持水体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合理使用增氧机,每隔15天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一次,防止病害的发生,二氧化氯消毒后的第三天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观察吃食情况及动态,发现异样情况,及时解决;
(6)捕捞:养殖2~3月后,使用2厘米孔径的地笼轮捕斑节对虾,抓大留小,养殖10个月后,排水捕获黄鳍鲷及斑节对虾,进行全部捕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二氧化氯片剂使用量为300克/亩,二氧化氯粉剂使用量为200克/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黄鳍鲷苗重量为25~50克/尾,斑节对虾苗体长为2~3厘米/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鳍鲷与斑节对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拌喂有益微生物,指乳酸菌、酵母菌、EM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海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海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35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许氏平鲉深水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规模化的抗浪鱼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