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米粒的种类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3511.6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5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一;陈翀;魏文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8/23 | 分类号: | G06F18/23;A47J36/00;G06F1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肖璐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米粒 种类 方法 装置 烹饪 器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米粒的种类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射频天线设备发送电磁波至米粒;基于米粒反射,得到米粒的回波成像;分析回波成像,得到米粒的至少一个参数如下:米粒的大小、碎米率、是否有胚;基于米粒的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米粒的种类。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烹饪米粒的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米粒的种类,导致口感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识别米粒的种类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停留在厨房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节能、省时、易操作,能将食物所包含的营养完美地发挥出来的烹饪器具迫切需要被研发出来。传统的电饭煲不具有米粒识别功能,完全依靠用户的主观经验烹饪食物,导致米的口感时好时坏,易挥发的营养元素流失严重。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虽然迅速发展,但在识别米粒类型时,不仅算法复杂,识别准确度也不高。
针对现有技术烹饪米粒的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米粒的种类,导致口感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米粒的种类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烹饪米粒的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米粒的种类,导致口感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米粒的种类的方法,包括:通过射频天线设备发送电磁波至米粒;基于米粒反射,得到米粒的回波成像;分析回波成像,得到米粒的至少一个参数如下:米粒的大小、碎米率、是否有胚;基于米粒的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米粒的种类。
进一步地,从回波成像中,确定米粒的中心点;以米粒的中心点为基准,获取米粒边缘上的点距离中心点的距离;基于米粒的中心点,以及米粒边缘上的点距离中心点的距离,确定米粒的轮廓,并计算得到米粒的大小。
进一步地,从回波成像中,确定米粒的中心点;以米粒的中心点为基准,获取米粒边缘上的点距离中心点的距离;基于米粒的中心点,以及米粒边缘上的点距离中心点的距离,计算得到米粒的面积或米粒的最小外接矩形面积;基于米粒的面积或米粒的最小外接矩形面积,确定米粒为整米或碎米;统计整米的数量或碎米的数量,计算得到碎米率。
进一步地,在基于米粒的面积或米粒的最小外接矩形面积,确定米粒为整米或碎米之后,按照整米和碎米的分类,选取多个聚类中心;计算每个米粒距离每个聚类中心的距离,每个米粒选择距离最近的距离中心进行归类;在每个米粒都完成归类的情况下,进入统计整米的数量或碎米的数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从回波成像中,确定米粒的中心点;以米粒的中心点为基准,获取米粒边缘上的点距离中心点的距离;基于米粒的中心点,以及米粒边缘上的点距离中心点的距离,计算得到米粒的面积或米粒的最小外接矩形面积;按照四分法计算得到米粒均分后的多个分区面积;如果检测到其中一个分区面积小于其他分区面积,确定米粒无胚。
进一步地,在基于米粒的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米粒的种类之后,基于米粒的种类,获取米粒的营养成分和/或营养数据;基于米粒的营养成分和/或营养数据,确定烹饪模式;基于烹饪模式控制烹饪器具开始工作。
进一步地,在基于烹饪模式控制烹饪器具开始工作之后,在烹饪的过程中,通过射频天线装置发射电磁波扫描烹饪中的谷物,获取烹饪过程中的谷物的水分含量;如果烹饪过程中的谷物的水分含量达到目标水量,控制烹饪器具停止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米粒的种类的装置,发送模块,用于与通过射频天线设备发送电磁波至米粒;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米粒反射,得到米粒的回波成像;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回波成像,得到米粒的至少一个参数如下:米粒的大小、碎米率、是否有胚;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米粒的至少一个参数,确定米粒的种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3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