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调节弹簧预压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3492.7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7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华;廖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N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谢芳 |
地址: | 614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杆 压缩弹簧 减震器 底盖板 分体式 弹簧 预压 焊接 输油槽 润滑油 滑槽 底板 减震 减震器作用 底板顶部 滑动连接 转轴转动 顶盖板 缓冲胶 滑嵌 回喷 轴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调节弹簧预压减震器。一种分体式调节弹簧预压减震器,包括顶盖板、底盖板、底板和压缩弹簧,所述底盖板顶部焊接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内部套设有第二传动杆,所述底盖板顶部与第二传动杆焊接,所述第二传动杆内部开设有输油槽,所述压缩弹簧顶部焊接有轴承,所述第二传动杆顶部滑嵌有缓冲胶,所述第二滑槽顶部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且第三传动杆底部与底板顶部开设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本发明中,通过输油槽在减震器作用过程中将润滑油回喷到第二传动杆上,既节省了润滑油的使用,有利于减震机械的寿命,整体结构实用有效,在未来将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减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调节弹簧预压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现有的减震器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使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首先,现有的分体式调节弹簧预压减震器广泛使用于汽车减震机构上,而在其他地方遇到左右偏转的受力时减震器结构容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减震器逐渐失灵;其次,现有的分体式调节弹簧预压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扭转时会发出噪音且对减震器有一定的损耗;最后,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落到底面失去润滑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左右偏转容易变形和扭转出现噪音以及润滑油落在底部失去润滑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调节弹簧预压减震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体式调节弹簧预压减震器,包括顶盖板、底盖板、底板和压缩弹簧,所述底盖板顶部焊接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内部套设有第二传动杆,所述底盖板顶部与第二传动杆焊接,所述第二传动杆内部开设有输油槽,所述第二传动杆底部开设有入油口,且入油口与输油槽相连通,所述压缩弹簧顶部焊接有轴承,且轴承内部套设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顶部滑嵌有缓冲胶,且缓冲胶与轴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所述顶盖板顶部焊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顶盖板底部四个拐角处焊接有第二球形轴套,所述底盖板顶部四个拐角处焊接有第一球形轴套,且所述四个第一球形轴套分别通过第四传动杆两端焊接的球形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底盖板底部焊接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通过第一拉伸弹簧与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滑槽顶部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且第三传动杆底部与底板顶部开设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传动杆共设置有两组,所述两组第三传动杆底部均通过第二拉伸弹簧与底板弹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滑块底部与底板顶部开设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传动杆共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第四传动杆分别位于底盖板顶部的四个拐角处。
其中,所述弹性垫片呈三角形,且弹性垫片顶部与缓冲胶底部贴合,并且弹性垫片底部与轴承顶部贴合。
其中,所述入油口共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入油口在水平面中心轴处与输油槽相连通。
其中,所述底盖板截面呈U形,所述底盖板整体呈碗形。
其中,所述缓冲胶内部通过开设槽与第二传动杆滑嵌。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将底板和第一传动杆安装到需要减震的位置,在遇到两侧不相等的受力时,两个第三传动杆同时偏转到平衡状态,但始终保持中心位置与第一床的杆中心位置相同,在两侧不同的作用力作用下,两个第二滑块被拉开,两个第二拉伸弹簧获得不同程度的拉伸,大拉力一端受到更大的阻力,避免减震器因为两侧偏转的力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3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主动控制准零刚度隔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孔金属材料组成的隔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