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银废催化剂的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2809.5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深根;刘波;温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1/00;C22B11/02;C22B5/12;C01D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催化剂 含银 氯化银 回收 银粉 过滤 氯化钠溶液 失效催化剂 硝酸银滤液 硝酸银溶液 还原尾气 碱液吸收 氢气还原 无污染物 稀贵金属 资源回收 工艺流程 稀硝酸 硝酸钠 熔炼 浸出 滤渣 银锭 回收率 沉淀 尾气 溶解 铸造 返回 排放 吸收 | ||
本发明属于失效催化剂中稀贵金属的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银废催化剂的回收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稀硝酸将含银废催化剂中的银选择性浸出,过滤得到硝酸银溶液和滤渣,溶解尾气用碱液吸收;(2)采用氯化钠溶液沉淀硝酸银滤液,过滤得到氯化银和硝酸钠滤液;(3)采用氢气还原氯化银得到银粉,还原尾气用水吸收后得HCl溶液可以返回步骤(2);(4)银粉经熔炼铸造得到银锭。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银的回收率高,无污染物排放,且工艺流程简单可行,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资源回收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失效催化剂中稀贵金属的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银废催化剂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银及其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常被应用于各种催化剂中。如,在光催化剂表面负载纳米银粒子,使产生的光生电子能更容易转移到表面负载的银金属粒子中,从而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改善其光催化制氢性能,所以单质银常被用来掺杂或负载在其他材料上以提高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磷酸银的光催化活性极高,在可见光作用下Ag3PO4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常与光敏材料溴化银AgBr结合应用于光降解催化剂;以银为活性组分吸附在α-Al2O3氧化铝表面的YS系列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乙二醇、环氧乙烷等有机物的生产环节。同时含银催化剂中除金属银单质或银的化合物外,还有为含银材料提供附着点的载体。其中载体多为孔隙度较高,比表面积较大的材料,使附着材料很好的分散在载体表面,如α-Al2O3、硅藻土、石墨烯等。
含银催化剂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用量不断增大。同时其失效原因也多种多样,寿命集中在3个月到2年不等,一般不能再生,所以失效含银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回收价值。
关于失效含银催化剂的回收方案:中国发明专利“从失效环氧乙烷催化剂中回收银和铼的方法”(申请号201710445295.7)公开了失效环氧乙烷催化剂经球磨、活化、过滤、硝酸溶解、洗涤过滤和硅功能材料吸附富集铼,然后电沉积银。该发明从硝酸溶解液中用硅功能材料选择吸附铼,铼富集在硅功能材料上,铼的回收率大于85%;电沉积余液循环利用,产生的α-Al2O3渣为惰性渣,无毒无害,可以用作建材的添加料,生产过程清洁、节能降耗和环境友好。但该申请技术方案的回收工艺较为复杂,硝酸溶出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废气,工艺副产物循环利用率低。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含银废催化剂综合回收的绿色工艺”(申请号201711104014.8)公开了以一种含银废催化剂为原料,先将其中的不可溶银还原为可溶性银,然后用稀硝酸和M制剂选择性浸出银,使银转入溶液,与不溶解的载体分离,载体不被破坏,经清洗后返厂回用或作为铝硅资源利用;浸出后液加入盐酸沉银,银转化为氯化银沉淀,沉银母液经处理后返回浸出循环利用;沉淀经洗涤后在碱性条件下用双氧水还原得到纯净海绵银;还原尾液经多效蒸发后得到氯化钠产品。该发明银收率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冶金技术。但该申请中,在硝酸溶出时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废气,且回收工艺较为复杂,双氧水还原成本较高,不易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银废催化剂的回收方法;既能回收失效含银催化剂中的银,又能保证生产工艺副产品高效循环利用,无污染物排放,且工艺流程简单可行,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实现对含银废催化剂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银废催化剂的回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稀硝酸将含银废催化剂中的银选择性浸出,过滤得到硝酸银溶液和滤渣,溶解尾气采用碱液吸收;
(2)采用氯化钠溶液沉淀所述硝酸银滤液,过滤得到氯化银和硝酸钠滤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2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