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长三角地区村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32741.0 申请日: 2019-01-14
公开(公告)号: CN109704466A 公开(公告)日: 2019-05-03
发明(设计)人: 张建锋;孙士咏;陈光才;王荣嘉;汪庆兵;蔡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A01C21/00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沈渊琪
地址: 3114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 森林 农村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处理 生态工程技术 工艺步骤 净化水质 人居环境 湿地构建 湿地植物 途径控制 维护管理 污染治理 迁徙 污染物 湿地 配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长三角地区村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农业清洁生产:采用水稻精准施肥技术;

2)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完善的村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开展生活垃圾的日常收集、清理工作;根据住户分布情况,采用单户、多户方式进行生活污水的日常处理;处理设施以潜流式人工湿地为主;开展农村厕所改造,人粪尿经化粪池后还田;畜禽排泄物在固液分离的基础上,堆肥还田,或进入土地处理系统;

3)污染物迁徙途径控制:采用生态拦截系统控制污染物迁徙,所述生态拦截系统由人工水塘系统、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所述人工水塘系统为设置于河流两侧大田中间的人工水塘,对径流污水进行截留、净化和农田回灌复用;森林生态系统为现有林带,林、水、路结合形成的植被缓冲区;湿地生态系统为入库口构建形成的人工湿地;

4)森林与湿地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材料,并根据季相变化特点合理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进行优化配置,在发挥截留污染物、净化水质生态功能的同时,营造较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5)森林与湿地构建:选择生长健壮的优质苗木进行种植;

6)森林与湿地维护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三角地区村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水稻精准施肥技术具体为:(A)在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基础上减氮15%;(B)每亩施用100kg有机肥做基肥;此后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分两次施用,所占比例为基肥60%,分蘖肥40%;磷肥需早施,一次施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三角地区村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生活垃圾处理中垃圾箱设置在离开河岸15m以上,如达不到15m以上设置挡墙或延长渗滤液流程;潜流式人工湿地为按0.1t/m2•d或3 m2/户的标准设计人工湿地规模,或因地制宜采用一些其它形式的处理设施,包括土地处理系统、蚯蚓生态滤池、“LIVINGMACHINE”生态处理系统,并与农地灌溉相结合,达到污、废水无害化、资源化和再生循环利用的目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三角地区村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人工水塘系统构建具体操作为:将人工水塘设置于河流两侧大田中间,水塘兼作灌溉设施,深2m,设进水口、出水口、灌溉口和溢水口各一个,进、出水口分别与进、出水沟相连,灌溉口配置涵管阀门,便于灌溉水以自然重力流出;溢水口置于岸顶适当位置,下方设溢水沟渠,连接受纳水体;溢水沟渠采用人工湿地形式,以提高净水能力;洼地可兼作水生作物种植区,深1m;建立完善的沟渠系统,以此连接上下水塘,沟渠宽1.8m,渠岸内侧沿河高60cm,近农田侧45cm,深45cm,抛物型断面,由泥土夯实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三角地区村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森林生态系统构建具体操作为:利用现有林带,林、水、路结合,形成植被缓冲区,是面源污染的第二层控制设施;标准形式的林带分三个植物群带,第一群带位于岸侧,主要由树木组成,4~5m宽,用以保持堤岸的稳定;第二群带居中,由生长旺盛的速生树种组成,18m宽,以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第三群带位于田边,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6m,用以拦截地表径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三角地区村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具体操作为:在高水位地带抚育补植木本植物,增加耐水湿树种种类和数量,逐步建立乔灌草复合结构的湿地森林带;在低水位带和淹水带种植芦苇,形成芦苇净水塘,引入优良净水草种,形成既具有自然湿地特性,又有较好净水效果的草滤带,草滤带和芦苇带自然镶嵌,形成功能互补的挺水植物净水区;挺水植物净水区往下,设置浮水、沉水植物保留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27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