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2684.6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6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丁林贤;苏晓梅;付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321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净化 容纳腔 微生物生态 火山灰性 土质颗粒 滤材层 出水管道 出水端 出水口 进水端 进水口 植入 连通 微生物生态系统 反硝化聚磷菌 水质净化效果 功能微生物 底端外壁 框架顶端 脱氮除磷 优势菌群 活性化 进水 异养 菌种 堆积 调控 分割 | ||
1.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底端外壁面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框架内设有滤材层以及与出水管道;所述滤材层自上到下将所述框架分割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所述出水管道具有进水端以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进水端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小于所述框架顶端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滤材层由若干个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堆积而成,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内植入含有脱氮除磷的VBNC菌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除磷的VBNC菌种包括节杆菌属菌种、红球菌属菌种、拟无枝酸菌菌种、微球菌属、苍白杆菌属、斯氏假单胞菌种、产碱杆菌种、莫拉菌种、不动杆菌种、蜡样芽孢杆菌种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直径为2~6mm,每升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比表面积1~5万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层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第一层以及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粒径小于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中的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粒径为2~4mm,所述第二层中的所述火山灰性土质颗粒的粒径为4~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框架的底端部分外壁呈栅栏状,相邻的2个栅栏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砖块堆砌而成,且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底座由水泥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于所述出水口上安装的水循环流动水泵,所述框架上设置用于种植植物的支架,所述支架的边缘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内壁上。
9.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其中,若干个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共用同一个水循环流动水泵,相邻的2个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的出水口彼此连通,所述水循环流动水泵通过抽取一个所述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中出水口中的水实现整个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净化水体自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然后由所述滤材层过滤后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由所述出水管道的进水端流至出水口,最后由水循环流动水泵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26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