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磁自约束三维反演与联合解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32533.0 | 申请日: | 2019-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梁生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何红信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演 磁法 自约束 网格单元 三维 离散化处理 地下空间 地质解释 反演计算 加权系数 目标地区 平面分布 核矩阵 联合 剖切 求解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磁自约束三维反演与联合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目标地区的地下空间进行离散化处理剖切为多个网格单元;分别计算每个网格单元对于重力和磁法数据的MIC值,将相应的MIC值和深度加权系数作为自约束函数,分别形成重力和磁法反演的自约束核矩阵;通过LSQR方法分别求解重力和磁法反演问题,得到重力和磁法的反演结果;根据重力和磁法反演结果,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的密度和磁性;再计算沿深度方向上的密度和磁性之间的MIC值,并根据MIC值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地质解释。本发明可以提升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节省反演计算成本,并且快速进行联合解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磁自约束三维反演与联合解释方法。
背景技术
隐伏的深部地质构造对于矿产资源勘查、石油天然气勘查以及大型工程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磁勘探数据具有一定的深部信息,根据重磁勘探数据获取地下三维密度和磁性,从而对地质构造进行解释和划分,对于三维地质建模和透明化、预测油气资源和深部矿体的位置及赋存空间、大型工程建设选址等都极为重要。
重磁反演就是根据观测数据获取地下空间的密度和磁性。其中,物性反演将地下空间离散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只求解各单元相应的密度或磁性,它易于模拟复杂的地质体,成为三维反演的重要方向。目前,重磁三维物性反演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反演可归结为离散不适定问题,多解性和不稳定性严重;其二,随着观测数据量的增大,与之相应的计算量呈几何级增长,计算成本巨大。此外,在得到地下密度和磁性后,如何进行快速的联合解释,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围绕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在减少解的非唯一性与提高解的稳定性方面,主要基于Tikhonov正则化求解不适定问题,并在反演中尽可能地利用先验信息对解模型施加约束,以及利用位场本身包含的潜在信息对解模型进行自约束反演等,但Tikhonov正则化涉及到的计算量大,且需显示地存储大型稠密核矩阵,计算成本大。在节省计算成本方面,主要有并行计算、核矩阵压缩与重构、快速正演计算等方法。在密度与磁性联合解释方面,通常切割为许多剖面进行解释,这种做法固然有效,但毋庸置疑的是相应的工作量会很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磁自约束三维反演与联合解释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磁自约束三维反演与联合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G1.首先对目标地区的地下空间进行离散化处理剖切为多个网格单元;
G2.分别计算每个网格单元对于重力和磁法数据的MIC值,将相应的MIC值和深度加权系数作为自约束函数,分别形成重力和磁法反演的自约束核矩阵;
G3.通过正则化方法分别求解重力和磁法反演问题,得到重力和磁法的反演结果;
G4.根据重力和磁法反演结果,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的密度和磁性;
G5.再计算沿深度方向上的密度和磁性之间的MIC值,并根据MIC值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地质解释。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G2中因将目标地区的地下空间分为多个网格单元,故反演模型如下:
Am=d
式中:A为核矩阵;m为待求解的向量,即密度或磁性;d为观测数据向量。
反演的不适定性表现在:核矩阵是奇异和病态的;观测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等。使得上式直接解不唯一且不稳定,这就需要特殊的求解方法,即正则化方法。目前,求解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方法可分为直接正则化(如:Tikhonov)与迭代正则化(如:LSQR)。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G2中的自约束函数表达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未经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2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