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1590.7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2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赖登旺;李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25/06;C08L33/08;C08L35/00;C08L71/02;C08L33/10;C08L33/26;C08K5/29;C08K5/5425;C08G6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肖小龙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铸 尼龙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制备得到︰酰胺单体40~99.7份,催化剂0.1~5份,助催化剂0.1~15份,聚合物微球0.1~35份,表面改性剂0.1~5份。本聚合物微球/浇铸尼龙复合材料针对现有浇铸尼龙低温韧性差的缺点,本发明利用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改性剂,再结合MCPA6配方工艺的调整,制备增强增韧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不仅解决了MCPA6成型收缩的问题,提高了MCPA6的强度,还提供一种增韧浇铸尼龙的方法。本发明的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能拓展其应用领域,可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抗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浇铸尼龙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尼龙材料以其强度高、硬度大、韧性好,低蠕变耐磨耗及化学稳定性好而著称,浇铸尼龙制品作为工程塑料之一,除具有普通尼龙材料的特点外,由于其分子量大、结晶度高,机械强度比一般尼龙高1.5倍,能直接铸造成型几十公斤乃至上百公斤大型机件,在冶金、化工,特别是当代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浇铸尼龙在机械方面作为减振耐磨材料代替有色金属及合金钢,其润滑性使其不损坏磨件,减少磨耗,从而延长零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并且降低了机械振动,磨擦噪音。
在常压下,将熔融的原料己内酰胺单体用碱性的物质作催化剂,与活化剂等助剂一起制成预聚单体,直接注入预热到一定温度的模具中,使物料在模具内很快地进行聚合反应,凝结成坚韧的固体胚件,再经过有关工艺处理,得到预定的浇铸尼龙制品。浇铸尼龙制品作为工程塑料之一,“以塑代钢、性能卓越”,用途极其广泛。它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自润滑、耐磨、防腐,绝缘等多种独特性能是应用广泛的工程塑料,几乎遍布所有的工业领域。
随着业内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对材料各项指标要求的提高,浇铸尼龙在低温韧性等方面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
随着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浇铸尼龙应用于轨道交通和汽车配件领域引来更大的挑战,浇铸尼龙配件需要面对我国高海拔和宽纬度带来的温差变化,这对浇铸尼龙低温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内有研究利用聚醚多元醇等长链柔性分子对MCPA6进行共聚增韧,虽然达到了低温韧性的要求,但牺牲了浇铸尼龙的强度,而未得到推广应用。
经检索,鲜有技术涉及聚合物微球对浇铸尼龙进行增韧改性的报道,且制备方法比较复杂,很难实现产品批量质量的稳定性,且无法兼顾强度与低温韧性的使用性能指标,因此,发明一种适用于浇铸尼龙改性的聚合物微球,能生产出强度与低温韧性均符合使用性能的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浇铸尼龙难以达到既增强又增韧的缺点,利用聚合物微球复配表面改性剂,再结合MCPA6配方工艺的调整,使聚合物微球均匀分散在MCPA6单体熔体中,进而聚合成型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不仅提高了MCPA6的强度,还提升了MCPA6的低温韧性,使浇铸尼龙材料的使用更加广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公开的浇铸尼龙/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反应制备得到︰酰胺单体40~99.6份,催化剂0.1~5份,助催化剂0.1~15份,聚合物微球0.1~35份,表面改性剂0.1~5份。
其中,所述有机聚合物微球为由乙烯基单体聚合得到形成有孔和/或无孔的聚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微球的粒径为1μm~100μm,所述聚合物的孔径为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聚合物微球的交联度为5%~80%。
进一步地,所述酰胺单体为己内酰胺或十二内酰胺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15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