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变环境下的河道健康实时诊断与自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0181.5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平;翁晟琳;魏蓥蓥;程月;王子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1/02;G06K9/00;G06F16/5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严晓彪;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诊断 指标数据 河道 自修复 水文 健康 数据库读取 水生态环境 突发性污染 自修复系统 修复 监控系统 水质指标 主控装置 即时性 水环境 水生态 构建 环境监测 警报 数据库 自动化 预警 反馈 水质 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变环境下的河道健康实时诊断与自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构建的监控系统获取反映河道健康的指标数据,并向数据库反馈;指标数据包括水文指标、水质指标、水生态指标;主控装置从数据库读取并识别上述的指标数据,依据识别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并启动对应的自修复系统。本发明结合了环境监测、模拟、修复等多项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系统性、即时性、有效性等优点。可对多变的水文、水质、水生态环境进行即时响应,对河道健康进行实时诊断与预警,对突发性污染进行识别,针对水环境变化进行自动化修复。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自修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多变环境下的河道健康实时诊断与自修复方法,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城镇河道黑臭现象越来越常见,城镇黑臭河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等直接排进河道内导致的,长期此以往导致河道内的水体出现黑臭及性质上的改变现象。因此,有效的黑臭河道治理渠道及途径成为了日常环境保护过程中较为突出的话题之一。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是河道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河道治理手段涉及物理、化学、生态、微生物等,类型众多,短期效果较好,但无法长期有效的控制河道水环境。
针对河道反复出现水质恶化现象,目前的治理方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缺乏系统化的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方法。为此,本发明结合环境监测、模拟、修复、管理等多项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系统性、即时性、有效性等优点的多变环境下的河道健康实时诊断与自修复新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系统性、即时性、有效性等优点的多变环境下的河道健康实时诊断与自修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变环境下的河道健康实时诊断与自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由构建的监控系统获取反映河道健康的指标数据,并向数据库反馈;
所述指标数据包括水文指标、水质指标、水生态指标;
S2、主控装置从数据库读取并识别上述的指标数据,依据识别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并启动对应的自修复系统。
上述水文指标包括流速、流向、水位;
水质指标包括电导率、pH值、温度、溶解氧、浊度、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所述水生态指标的依据包括水生态遥感图像、拍摄图像的差异,主要用于识别水生植物生长情况。
上述步骤S1中的监控系统包括自动监测、人工识别;
所述监控系统的构建,包括以下步骤:
A1、设置自动监测站,包括:
小型河道,在河道的上游布设一个自动监测站;
中型河道,在河道的上游、下游各布设一个自动监测站;
大型河道,至少在河道上、中、下游各布设一个自动监测站,并根据河道长度增设若干自动监测站;
所述自动监测站内布设水文、水质监测仪;
A2、设置图像监测,包括:卫星遥感图像、无人机的拍摄图像、摄像头的拍摄图像;
所述摄像头与自动监测站配套设置,并在水生植物密集处、河道排污口处增设摄像头;
A3、设置人工识别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1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闸门充水平压方法
- 下一篇:海岸线建设后退距离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