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指纹识别门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29214.4 | 申请日: | 2019-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1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胡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旦倍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指纹识别 门锁 系统 | ||
1.基于物联网的指纹识别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控制终端(1),搭载于智能终端,以录入指纹信息及指纹信息有效时间段;
服务器终端(2),以接收指纹信息并生成门锁驱动指令;
门锁控制终端(3),以接收门锁驱动指令实现开锁动作;
所述用户控制终端(1)与所述服务器终端(2)通信连接,所述服务器终端(2)与所述门锁控制终端(3)通信连接,
所述用户控制终端(1)包括以录入有效指纹信息的指纹录入单元(11)、以生成指纹信息有效时长及时间段的时间段标记单元(12),以及与所述指纹录入单元(11)及所述时间段标记单元(12)连接的用于存储指纹信息及指纹信息有效时间段的存储单元(13);
所述用户控制终端(1)还包括指纹登录单元(10),所述指纹登录单元(10)用于实时指纹信息的触发;
所述服务器终端(2)包括指令生成单元(21)及与所述指令生成单元(21)连接的第一计时单元(22),所述指令生成单元(21)用于识别指纹图案,并在指纹图案匹配的条件下生成开锁指令,所述第一计时单元(22)用于统计首次录入有效指纹信息的已生效时长;
所述门锁控制终端(3)包括门锁控制单元(31)及与所述门锁控制单元(31)连接的门锁驱动单元(32),所述门锁控制单元(31)用于接收开锁指令并生成门锁驱动指令,所述门锁驱动单元(32)与锁体连接;
所述指令生成单元(21)包括指令识别单元(210)及与所述指令识别单元(210)连接的开锁指令触发单元(213)及闭锁指令触发单元(212);
所述指令生成单元(21)与所述指纹登录单元(10)及所述存储单元(13)通信连接;
所述指令生成单元调取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有效指纹信息与实时指纹信息进行比对,所述指令生成单元在实时指纹信息与有效指纹信息匹配的条件下生成所述开锁指令;
当所述第一计时单元(22)统计的首次录入有效指纹信息的已生效时长达到所述时间段标记单元(12)设置的有效时长后,所述存储单元(13)清除当前录入的有效指纹信息及指纹信息有效时长及时间段信息;
所述指令生成单元(21)还包括模数转换单元(211),所述模数转换单元(211)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用户控制终端(1)还包括计数单元(19),所述计数单元(19)与所述指纹录入单元(11)连接;
预先分别设置开锁指令和闭锁指令,所述开锁指令和闭锁指令区别于有效指纹的连续键入次数,所述计数单元用于统计有效指纹的连续键入次数,以区分所述开锁指令或所述闭锁指令;所述指令识别单元识别所述开锁指令或所述闭锁指令,并触发对应的所述开锁指令触发单元或所述闭锁指令触发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指纹识别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控制终端(1)还包括:
信息录入单元(14),以录入初始登录信息以及输入实时登录信息;
权限识别单元(15),将实时登录信息与初始登录信息进行比对,识别其匹配性;
所述信息录入单元(14)及所述权限识别单元(15)均连接于所述存储单元(13),所述存储单元(13)还用于存储初始登录信息,所述信息录入单元(14)与所述权限识别单元(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指纹识别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控制终端(1)还包括户型标记单元(16),所述户型标记单元(16)连接于所述存储单元(13),所述户型标记单元(16)用于匹配指纹信息的有效标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指纹识别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控制终端(1)还包括订单确认单元(17),所述订单确认单元(17)与所述时间段标记单元(12)、所述户型标记单元(16)及所述指纹录入单元(11)连接,所述时间段标记单元(12)及所述户型标记单元(16)共同触发所述订单确认单元(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旦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旦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92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