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绕组端部优化的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29068.5 | 申请日: | 2019-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0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忠;陈建强;蔡乐俏;覃成;茆飞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云能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26 | 分类号: | H02K3/26 |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于浩江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绕组 部优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B绕组端部优化的设计方法,此设计合理利用了PCB绕组内外端部的空间,在保证盘式电机正常运行时绕组有效导体的电流密度在合理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绕组内端部连接导体合理的向内延展加宽,并且每个内端部导体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但要保证内端部空间的合理布局;而对于绕组的外端部连接导体,由于其散热效果比内端部连接导体的散热效果好,可以将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电密适当的提高,合理减小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线宽,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径向空间内,使得PCB绕组的有效导体进一步向外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CB绕组端部优化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PCB定子绕组是一种在良好的绝缘材料上按预设绕组排布路径铺 设铜箔而制成,其结构呈扁平状,与盘式电机结构配合完美,可以使得电机的轴向空间更加紧凑,绕组设计更加灵活,线圈定位更加准确,反电势波形更加接近于正弦波,电机运行的更加稳定。
而现有的PCB绕组,其绕组的端部连接导体都是等宽的,端部多余的绝缘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导致PCB绕组的空间利用率低;在有效导体所承受的电流密度在合理的情况下,限制了电机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铜箔的散热面积也受到了限制,降低了PCB绕组的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PCB绕组端部的优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机的散热效果及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CB绕组端部优化的设计方法,包括绕组的内端部设计优化方法和绕组的外端部设计优化方法,绕组由多条闭环导体组成,每条闭环导体均包含内端部连接导体、有效导体和外端部连接导体;所述的绕组的内端部设计优化方法是:利用PCB绕组内端部的绝缘空间,在保证盘式电机正常运行时PCB绕组的有效导体的电流密度在10~15A/mm2的情况下,将绕组的各个内端部连接导体向内延展,在保证内端部空间设计布局同时,使得内端部绝缘空间利用率达到80%以上;所述的外端部设计优化方法是:由于在电机正常运行时,外端部的散热效果比内端部的散热效果好,因此可将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电密提高,使其大于有效导体的电流密度,并减小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线宽,使其小于内端部连接导体。
优选的,各个内端部连接导体的形状和线宽均不相同,但在优化设计时,需保证各个连接导体所承受的平均电流密度之间的偏差在10%以内。
优选的,外端部连接导体的形状可以为圆弧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优选的,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线宽小于有效导体的线宽;外端部导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线宽。
优选的,内外端部各相邻连接导体之间的绝缘间隙大于或等于3mil。
在设计PCB绕组端部时,保证绕组有效导体承受的电流密度在合理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充分利用PCB绕组的内外端部绝缘空间,将绕组内端部连接导体合理的向内延展加宽,并且每个内端部导体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但要保证内端部空间的合理布局;而对于绕组的外端部连接导体,由于其散热效果比内端部连接导体的散热效果好,可以将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线宽合理变窄,可以将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电密适当的提高,合理减小外端部连接导体的线宽,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径向空间内,使得PCB绕组的有效导体进一步向外延伸。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将PCB绕组内端部多余的绝缘空间利用起来,从而提高了有限空间内铜箔的利用率;PCB绕组内端部导体适当的延展扩宽,不仅增加了内端部铜箔的散热面积,有利于PCB绕组的散热,同时也减小了绕组的电阻值;在有限的径向空间内,外端部连接导体的适当变窄会使得PCB绕组有效导体的长度变长,从而有利于PCB绕组产生更高的反电动势,从而可进一步提升电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云能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云能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90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