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28723.5 | 申请日: | 2019-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宇;文跃强;李斌;黄立华;胡静;陈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11/06;A61K35/6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药物组合物 治疗支气管哮喘 制备 中医药技术领域 工业化大生产 无毒副作用 杏仁 有效地 重量比 葶苈子 麻黄 地龙 射干 配方 | ||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是由以下组分及重量比的原料制成:地龙5‑30重量份、射干5‑30重量份、麻黄3‑20重量份、杏仁3‑20重量份、葶苈子3‑20重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具体用途。本发明配方组方新颖,能有效地治疗支气管哮喘,且具有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的优点,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根据其发病特征,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哮病”、“喘证”、“咳嗽”、“呷嗽”“硬气”、“上气鸣息”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关键在于痰饮伏肺,又或感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因素引动肺中痰饮,导致痰气交阻于气道,痰随气升而引发哮喘。根据最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数据统计,当前全球约3亿哮喘患者,到2025年全球将新增约1亿患者,该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我国是哮喘高发病国家,约有2000万名哮喘患者,患者低龄化趋势明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哮喘不仅严重危害个人健康,而且给整个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哮喘的发生发展是临床急需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报道已逐渐增加。
中国专利200510088863.X公开了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是由麻黄、射干、葶力子、紫苏子、紫菀、川贝母、芥子、杏仁、黄芩、细辛、地龙、僵蚕、全蝎和白芍组成。中国专利201310144033.9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汤剂,其原料药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五味子10~14%,黄芩8~12%,莱菔子6~10%,枇杷叶2~6%,炙麻黄5~7%,黄荆子2~6%,炙甘草2~6%,葶苈子5~7%,杏仁6~10%,浙贝母5~7%,白芨2~6%,地龙6~10%,细辛2~5%,射干2~6%,款冬花2~6%,桑叶6~10%,将上述16味原料药加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汁。上述专利配方虽然对支气管哮喘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但其仍然存在处方较为复杂,在工业化生产时较难控制其杂质含量。因此,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疗效确切,药味又少的新的复方制剂。本发明专利申请先后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ZRYY1727)及四川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8SZYD0003)等科研课题资助下,对加味小青龙汤的原方及拆方进行系统性研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地龙5-30重量份、射干5-30重量份、麻黄3-20重量份、杏仁3-20重量份、葶苈子3-2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地龙8-20重量份、射干8-20重量份、麻黄5-15重量份、杏仁5-15重量份、葶苈子5-15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地龙10-15重量份、射干10-15重量份、麻黄6-12重量份、杏仁6-12重量份、葶苈子6-12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地龙12重量份、射干10重量份、麻黄6重量份、杏仁6重量份、葶苈子8重量份。
所述组合物是由原料药的药粉、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中可接受的辅料或者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所述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粉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8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