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8416.7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冯长海;孙西钊;王震;臧蒙;朱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N1/14;C12N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陈少凌;郭国中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状真菌 延伸槽 玻片 装载 培养装置 外围凹槽 中央凹槽 主体凹槽 改良 对角 空间压缩 平面成像 形态结构 真菌培养 真菌生长 盖玻片 染色 真菌 边角 染液 湿盒 显微镜 狭窄 清晰 观察 流动 | ||
1.一种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装载玻片,盖玻片和湿盒;所述装载玻片中间设有中央凹槽,所述中央凹槽外环设有外围凹槽,所述外围凹槽具有主体凹槽、位于主体凹槽的边角且与装载玻片边缘相连通的第一延伸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延伸槽成对角的第二延伸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玻片的厚度为10~13mm,中央凹槽深度为0.6~0.8mm,外围凹槽深度为0.08~0.1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玻片的厚度为11.5mm,中央凹槽深度为0.7mm,外围凹槽深度为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玻片为矩形玻片,其长度为23~25mm,宽度为23~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凹槽为矩形凹槽,其长度为8~10mm,宽度为4~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凹槽为矩形,其长度为15~17mm,宽度为15~17mm;所述第一延伸槽的宽度为1~2mm,长度为4.5~5mm;所述第二延伸槽的槽宽为4~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槽垂直于中央凹槽的长边;所述第二延伸槽与中央凹槽长边的延长线的夹角为130度~14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槽具有平行于主体凹槽的边缘;所述边缘与邻近的装载玻片边缘的距离为1~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玻片为大小能覆盖住所述主体凹槽,且不超出装载玻片边缘的玻片。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状真菌的改良小培养装置进行丝状真菌培养及显微形态观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融化的琼脂真菌培养基15~30μL,注入装载玻片中央的中央凹槽中;
S2、待琼脂真菌培养基冷却后,加入4~6μL无菌蒸馏水;
S3、倾斜装载玻片,使无菌蒸馏水全部浸润中央凹槽中的琼脂真菌培养块后,在琼脂真菌培养块的右下角点种待测真菌;
S4、盖上盖玻片,在所述盖玻片的四角用粘结剂固封后,放入湿盒中25℃~35℃培养;
S5、待达到真菌出现典型结构或达到试验预设目的后,用乳酸酚棉兰染液沿装载玻片和盖玻片间缝隙缓慢加入;
S6、待镜下真菌图片达到预设效果后,用粘结剂将盖玻片和装载玻片间的缝隙密封,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84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分隔式全混合厌氧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混合微生物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