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别灵芝菌株GIMS1524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核酸分子探针、试剂盒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7563.2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9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花;胡惠萍;谢意珍;刘远超;莫伟鹏;梁晓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0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分子探针 核苷酸序列 灵芝菌株 鉴别 特征性 试剂盒 方法鉴定 快速鉴别 专一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灵芝菌株GIMS1524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核酸分子探针、试剂盒和方法。所述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核酸分子探针包括GIM24‑F:5'‑CCGTCCTCTTCGGTATGTC‑3';GIM24‑R:5'‑GTGGTCTGTGTATTGTTTG‑3'。该鉴别方法采用核酸分子探针GIM24‑F和GIM24‑R作为PCR引物,利用PCR方法鉴定。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对灵芝菌株GIMS1524的快速鉴别。本发明的核酸分子探针专一性强,鉴别方法迅速准确,特异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珍稀食药用菌品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别灵芝菌株GIMS1524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核酸分子探针、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赤芝)是中国名贵中药材,灵芝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灵芝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保肝解毒、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衰老、抗神经衰弱、降血糖血压、抗过敏等功效。
野生灵芝GIMS1524栽培性状稳定良好,生物转化率高,且多糖等活性成分含量也显著高于市场上流通的赤芝,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快速且准确地鉴别野生灵芝GIMS1524的方法和技术是优质野生灵芝菌株商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对其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每个生物物种乃至个体均具有独特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受到环境或培养等条件的影响而改变,是该生物物种或个体区别于其它生物物种或个体的重要标志,因而是用来鉴定物种或个体的可靠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真菌的快速检测鉴定已成为可能。目前常用的分子鉴定方法主要有RAPD、AFLP、RFLP、rDNA序列分析和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等。简单重复系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是Zietkeiwitcz等于1994年提出,在是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锚定的微卫星DNA为引物,即在SSR序列的3'端或5'端加上2-4个随机核苷酸,通过PCR扩增两侧具有反向排列SSR的一段序列,然后利用电泳技术,根据谱带的有无及相对位置分析其多态性。由于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上普遍存在SSR序列,且发生变异和进化的频率较快,而ISSR标记却可以反映基因组DNA上的许多位点的差异,所以该标记在种内亲缘关系的鉴定上更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鉴别等方面,而应用该方法找到目标菌株的特异条带,并进行克隆测序,再设计特异引物,将找到目标菌株专有的特征性核苷酸。目前,已有部分用于鉴定真菌菌株的核苷酸特征序列获得专利,但由于野生灵芝GIMS1524是研究团队历时6年对全国各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收集并研究后获得的优质菌株,且应用ISSR分子标记找到目标菌株的特异条带,并通过克隆测序、特异引物设计验证,从而获得菌株专属特异探针的方法在灵芝上的应用,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鉴别灵芝菌株GIMS1524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该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鉴别灵芝菌株GIMS1524的核酸分子探针,该核酸分子探针包括如下:
GIM24-F:5'-CCGTCCTCTTCGGTATGTC-3';
GIM24-R:5'-GTGGTCTGTGTATTGTTTG-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7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