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微交通事故辅助定责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25990.7 | 申请日: | 2019-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1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蔡祈钦;邹复民;廖律超;郭峰;蒋新华;罗思杰;张茂林;张美润;陈必俊;甘振华;包琴;刘洁锐;高思琦;陈志辉;张涛;吴鑫珂;黄龙云;温金娟;许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 地址: | 35011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事故现场 视频段 车载信息终端 轻微交通事故 行车数据 交通事故 发送 交通管理技术 事故发生过程 事故责任认定 视频信息处理 图像识别技术 道路畅通 多源数据 关键信息 快速恢复 模型提取 事故发生 事故类型 事故责任 有效内容 复现 预设 分析 融合 挖掘 支出 帮助 | ||
本发明涉及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轻微交通事故辅助定责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0:接收车辆内车载信息终端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发送的行车数据序列,接收车辆内车载信息终端发送的视频段,以及接收事故现场照片;S20:利用视频信息处理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所述视频段和所述事故现场照片进行处理分析,判断交通事故的类型;S30:根据所述交通事故的类型和预设定责模型提取并分析所述视频段、所述事故现场照片以及所述行车数据序列中的关键信息以认定事故责任车辆。本发明主动融合多源数据进行事故有效内容挖掘,快速复现事故发生过程,科学且有针对性地依据事故类型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帮助减少警力支出,快速恢复道路畅通,减少后续纠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微交通事故辅助定责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车辆数目的庞大导致日常通勤路上交通的拥挤,大数据显示,高峰时期的交通拥堵难题除交通流过大、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客观因素外,主观上往往是由于极少数司机为赶时间进行恶意加塞、危险超车、随意变道等不文明行为造成,容易发生刮擦、追尾等轻微交通事故,而此时交警也因为道路拥堵难以快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即时处理,处理效率低下,从而使得由小事故引发大堵车,甚至引发二次交通事故,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也由于不能得到快速的事故处理,使得车主之间容易选择私了,也就导致了后续因反悔扯皮引发纠纷。此外,交警到达现场后为事故发生后,若事故现场保留不完整,在现场并不能客观完整的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因此也容易存在一定的误判。
目前,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技术人员们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引入了线上快处快赔平台,如公开号为CN10736909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接入物联网的车载客户端、定责服务端、定损服务端和理赔服务端;车载客户端用于实地记录车辆的事故状态图像,还用于审核责任划分文本和损失程度文本,还用于向所述理赔服务端提供保险业务所需的事故车主证明文件;定责服务端用于生成事故车主的责任划分文本,定损服务端用于生成车辆的损失程度文本,定责服务端和定损服务端还用于将责任划分文本和损失程度文本在线发送至理赔服务端;理赔服务端用于根据车辆的事故状态图像、责任划分文本和损失程度文本以及事故车主证明文件进行线上理赔服务。该系统无需交警或理赔人员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处理,能够在线进行定责理赔手续,提高了交通事故处理效率,但车载客户端对于车辆的事故状态图像的证据采集为事后的采集,且采集与否、采集是否准确完全依赖车载客户端操作者的主观意识,对于从未接触或很少经历过车祸取证的车主而言,在自己作为事故当事者的情况下,很难冷静有序的完成现场取证,车主很有可能漏拍一些重要证据或者多拍许多无效证据,虽然系统会对图像进行审核,但若是一直审核不通过,势必会耽误时间和处理效率,因此,上述系统取证麻烦,证据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而责任认定又只能通过车载客户端车辆的事故状态图像的采集,不仅图片处理任务量大,其责任认定的结果较易被车主否定,再者也不能完全的解决主观上选择私了和不采集证据的车主后续引发纠纷的问题。
又如公开号为CN105005932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交通事故定责理赔方法”,方法包括:车辆数据录入、事故信息采集、远程事故分析、初次定责、复核定责和确定理赔,事故信息包括事故地点、事故时间、事故车辆车牌,以及事故现场摄像,事故信息通过车辆内置的前端设备采集,但由于事故类型的多样性,前端设备采集的信息有限,导致本方法中无法对摄像头拍摄不到的事故进行责任认定,例如侧方位刮擦等,此外,鉴定中心如何远程分析事故并定责,是保障最终责任认定结果是否合理,是否能快速的被车主双方接受,是否能有效减少警力支出的重中之重,而上述方案中并没有有针对性地对事故进行细化的、正确性高的责任认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主动融合多源数据进行事故有效内容挖掘,快速复现事故发生过程,科学且有针对性地依据事故类型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帮助减少警力支出,快速恢复道路畅通,减少后续纠纷的轻微交通事故辅助定责的方法及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59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