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23764.5 申请日: 2019-01-10
公开(公告)号: CN109762761B 公开(公告)日: 2022-01-07
发明(设计)人: 杨森;梁婷婷;陈想;陈红歌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23L5/20;C12R1/01
代理公司: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代理人: 白小明
地址: 450002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效 降解 黄曲霉 毒素 b1 微嗜酸寡养单胞菌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学及生物降解领域,通过从黑水虻肠道中筛选出了一种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黑水虻幼虫肠道共生菌,即微嗜酸寡养单胞菌A‑2,所述微嗜酸寡养单胞菌A‑2在黑水虻幼虫体内即可降解黄曲霉毒素B1,属于生物降解,安全可靠;所述微嗜酸寡养单胞菌A‑2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极佳,在37℃、220r/min的条件下培养24h,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可达91.91%,48h时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可高达96.4%,脱毒时间短,效率高;除此之外,所述微嗜酸寡养单胞菌A‑2还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在100℃水煮处理和121℃,30min的高温灭菌处理后,仍能保持降解活性,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学及生物降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微嗜酸 寡养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属于真菌毒素,是由寄生曲霉和黄曲霉产生的一类次级代 谢产物(Abrar M,Anjum F M,Butt M S,et al.Aflatoxins:Biosynthesis,Occurrence,Toxicity, and Remedies[J].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Nutrition,2013,53(8):862-874.),具有强毒 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以及致畸性,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存在于土壤、动植物以及各类 坚果中,特别容易污染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 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黄曲霉毒素在Ⅰ类致癌物清单中(Zuckerman,J A.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J].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1995,48(7):691-691.)。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在结构和性质上相似性的剧毒物质,均为二氢呋喃 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B2、AFG1、AFG2、AFM1、AFM2等(丁炜. 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其中黄曲霉毒素B1 分布最为广泛,毒性也是最强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近些年来,我国乳制品、 粮油食品以及饲料行业发生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已经引起政府和食品安全部 门的高度重视,随着人们对真菌毒素危害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对曲霉类真菌毒素检测、污染 防控和脱毒技术方面研究工作也不断深入,其与人们生活、健康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近几年,发现了多种微生物对黄曲霉毒素具有显著的降解或吸附作用。例如,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枯草芽孢杆 菌(Bacillus subtilis)、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 sp.)、泉水单胞菌(Silanimonas sp.)、溶杆菌 (Lysobactersp.)、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地衣芽孢杆菌CFR1(Bacillus licheniformis CFR1)、 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erythropolis)等。目前报道的绝大多数脱毒菌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 如下两方面的共性问题:一,有部分菌种的脱毒机理属于物理吸附,并没有实现生物降解, 菌体吸附毒素,通过动物或人体内发生解吸附作用,无脱毒意义;二,已报道的菌种对黄曲 霉毒素的脱毒时间一般都在72h左右,脱毒时间较长,而且降解效率很少有能达到90%以上, 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不太理想。因此,需要寻找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菌种,能够真正 应用到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领域。

昆虫作为一种营养丰富、高效、可持续的动物蛋白和热量来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些昆虫由于其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繁殖,能够以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营养食物为能源, 因此在昆虫进化过程中已经对霉菌毒素以及其它毒素产生了应对能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3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