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3585.1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6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陆愿基;庞文军;谌进;杨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6F3/0346;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曾红芳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自我 防护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设备的加速度;依据加速度发送雷达微波信号,得到雷达微波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其中,回波信号用于反馈加速度方向雷达微波信号接触材质的软硬度;根据回波信号调整电子设备易碎面的位置。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电子设备的屏幕缺乏防护,造成屏幕易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自我防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内置很多精密的电路板和传感器,因为市面流行大屏幕的电子设备,用户在使用期间不小心摔落就导致屏幕碎裂,维修价格昂贵,困扰着用户和手机厂家。在电子设备进行自由落体的运动中,初始跌落角度,速度,电子设备质量,重力等各种因素影响电子设备的损坏程度。因此,一旦发生意外,比如摔落,抛出等危险动作,就会对电子设备的屏幕等关键部位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电子设备的屏幕缺乏防护,造成屏幕易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加速度;依据所述加速度发送雷达微波信号,得到所述雷达微波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其中,所述回波信号用于反馈加速度方向雷达微波信号接触材质的软硬度;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调整所述电子设备易碎面的位置。
可选地,在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加速度后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加速度和所述加速度阈值;在所述加速度大于所述加速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发送雷达微波信号;或,在所述加速度小于等于所述加速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不发送雷达微波信号。
可选地,依据所述加速度发送雷达微波信号,得到所述雷达微波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包括:接收雷达微波信号接触到平面时的所述回波信号;根据所述加速度的方向和所述回波信号确定接触所述平面的材质软硬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调整所述电子设备易碎面的位置包括:在所述回波信号反馈所述材质软硬度大于等于所述材质软硬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陀螺仪判断实际方向;在所述回波信号反馈所述材质软硬度小于所述材质软硬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静置状态。
可选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陀螺仪判断实际方向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容值,计算出所述陀螺仪的角速度;依据所述角速度确定所述陀螺仪旋转轴的倾斜方向;根据所述倾斜方向和所述陀螺仪的初始方向的偏差,得到所述电子设备的实际方向。
可选地,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调整所述电子设备易碎面的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实际方向,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易碎面向所述回波信号方向旋转,直至所述电子设备易碎面背向所述雷达微波信号接触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回波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信号波长,信号频率,信号幅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加速度;检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加速度发送雷达微波信号,得到所述雷达微波信号对应的回波信号,其中,所述回波信号用于反馈加速度方向雷达微波信号接触材质的软硬程度;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调整所述电子设备易碎面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包括如上述中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3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屏幕的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校园智能电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