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电工程用抗冲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23559.9 | 申请日: | 2019-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6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代萍;何毅;张芸芸;徐晓苡;刘春艳;刘庆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111/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工程 混凝土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十二烷基硫酸钠 高岭土 仿钢丝纤维 磨细矿渣粉 耐磨混凝土 粉煤灰 钾长石粉 间苯二酚 纳米材料 耐磨性能 三乙醇胺 苯乙烯 氮化铝 硅微粉 减水剂 抗冲击 莫来石 塑化剂 乙酸锌 硬石膏 重量份 干缩 黄砂 胶粉 抗裂 制备 变形 纤维 水泥 | ||
1.一种水电工程用抗冲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黄砂30-50份、磨细矿渣粉3-5份、粉煤灰15-25份、硅微粉5-10份、水泥30-50份、钾长石粉10-15份、中砂10-15份、高岭土2-4份、硬石膏3-5份、纤维3-5份、高强仿钢丝纤维3-5份、氮化铝2-4份、莫来石1-3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0.4-0.6份、乙酸锌0.1-0.3份、胶粉2-4份、苯乙烯3-5份、间苯二酚2-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1-0.3份、塑化剂5-10份、三乙醇胺4-6份、纳米材料6-8份、减水剂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用抗冲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黄砂35-45份、磨细矿渣粉3.5-4.5份、粉煤灰18-22份、硅微粉6-9份、水泥35-45份、钾长石粉11-14份、中砂11-14份、高岭土2.5-3.5份、硬石膏3.5-4.5份、纤维3.5-4.5份、高强仿钢丝纤维3.5-4.5份、氮化铝2.5-3.5份、莫来石1.5-2.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0.45-0.55份、乙酸锌0.15-0.25份、胶粉2.5-3.5份、苯乙烯3.5-4.5份、间苯二酚2.5-3.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15-0.25份、塑化剂6-9份、三乙醇胺4.5-5.5份、纳米材料6.5-7.5份、减水剂2.5-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工程用抗冲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黄砂40份、磨细矿渣粉4份、粉煤灰20份、硅微粉8份、水泥40份、钾长石粉12份、中砂12份、高岭土3份、硬石膏4份、纤维4份、高强仿钢丝纤维4份、氮化铝3份、莫来石2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0.5份、乙酸锌0.2份、胶粉3份、苯乙烯4份、间苯二酚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2份、塑化剂8份、三乙醇胺5份、纳米材料7份、减水剂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电工程用抗冲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细矿渣粉由冶炼工业废渣粉磨而成,包括粒化高炉矿渣、钢渣、粒化电炉磷渣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电工程用抗冲磨能力高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剂为聚羧酸盐、氨基磺酸盐、β萘系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电工程用抗冲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材料为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纳米氧化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电工程用抗冲耐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为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矿物纤维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电工程用抗冲磨能力高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水剂为粉体的聚羧酸盐减水剂、萘系减水剂中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物。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水电工程用抗冲耐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2)将称取的黄砂、磨细矿渣粉、粉煤灰、纳米材料、钾长石粉、中砂、纤维、高强仿钢丝纤维、氮化铝、莫来石加入到高速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得混合物A;
(3)将称取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乙酸锌、胶粉、苯乙烯、间苯二酚在0.4-0.6MPa的压力下与水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在0.5-0.8MPa的压力下加入混合物A,搅拌均匀后,常压下加入称取的水泥、高岭土、硬石膏、硅微粉搅拌均匀,得混合物B;
(4)将称取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塑化剂、三乙醇胺、减水剂在0.5-0.8MPa的压力下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物C;
(5)将所得的混合物C加入所得的混合物B,搅拌均匀,出料,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长度为5-10mm,所述高强仿钢丝纤维长度1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35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