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3164.9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6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钟先锦;吴军伟;方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2B1/16;F22B3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许亚峰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节能 环保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包括储油罐、供油泵、上升管道、输送管路、过热器、油水换热器和汽包,上升管道内置有串联在一起的若干个导热油换热器;导热油换热器包括两个相对接的隔热座,隔热座的外端向内开设有安装槽,内端隔板上均匀开设有通气孔;安装槽中装有吸热块,吸热块的内部设有若干层盘管,盘管通过第一、第二延长管分别与进油支管、出油支管相接通。本发明通过在上升管道内设置串联的导热油换热器,能够减少热损失;导热油换热器中吸热块由多孔泡沫金属铜材料制成,不影响上升荒煤气运行的同时,能够将上升荒煤气中热量吸收,并通过盘管传递给油液,加热后油液再经循环系统向外持续输送热能,节能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
背景技术
炼焦生产中,从焦炉炭化室出来进入上升管的荒煤气约700~800℃,所产生的热量约占焦炉可利用总热量的36%,这部分巨大的热量,多年来未曾被重视和利用,很多焦化企业一般采用在桥管内氨水喷洒的方式将荒煤气温度降到85℃以下,大量的余热资源无法得到利用,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虽然有些企业采用内置式螺旋管余热回收换热器、内置式热管换热技术、半管绕带式换热器等结构,但由于经常出现换热面漏水、爆管等问题,均不能长期稳定运行,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整个汽包里的水漏入炭化室,造成安全事故。
为此,公开号为CN107400523A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焦炉上升管高效导热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导热油换热器上升管,导热油换热器上升管包括安装在外壳内的套筒和导热油换热器;其中导热油换热器安装在套筒和外壳之间,套筒为通过翅片固定连接的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夹层空腔。这种余热回收系统使用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其导热油换热器为并联式结构,不便于设置在上升管中,热量损失大;二是其导热油换热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换热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包括储油罐、供油泵、上升管道、输送管路、过热器、油水换热器和汽包,所述上升管道内置有串联在一起的若干个导热油换热器,所述导热油换热器通过若干组油管与中转油罐连接,每组所述油管包括进油支管和出油支管,所述中转油罐中设有与进油支管接通的进油腔以及与出油支管接通的出油腔,所述储油罐通过设有供油泵的输送管路与中转油罐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中转油罐的出油口通过输送管路连接过热器和油水换热器,所述过热器和油水换热器通过输送管路与储油罐连通,形成闭路循环系统,所述汽包通过上升管、下降管与油水换热器连接;
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包括两个相对接的隔热座,所述隔热座的外端向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隔热座的内端隔板上均匀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隔热座的内端隔板边缘处均匀设有多个锚固槽,所述锚固槽处通过固定螺栓将两个隔热座连为一体;所述隔热座的安装槽中装有吸热块,所述吸热块均匀开设有若干与其轴向平行的透气孔,所述吸热块的内部设有若干层盘管,相邻两个所述盘管接通,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盘管通过第一延长管、第二延长管分别与对应的进油支管、出油支管相接通;
两个所述隔热座各自设有贯穿隔板的套管,两个所述套管中穿设有连接管,所述油管依次贯穿上升管道、连接管与盘管接通,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设有缓冲凸环,所述缓冲凸环的两侧与套管的外端相抵。
进一步地,上述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中,所述隔热座呈圆筒形,其外壁与上升管道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上述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中,两个所述隔热座通过固定螺栓固连后,隔板上的通气孔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中,所述隔热座的内端隔板上开设有便于套管活动的穿孔。
进一步地,上述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中,所述套管位于安装槽内的部分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3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蓄热系统
- 下一篇:用于医疗核磁系统的陶瓷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