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心脏组织闭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3103.2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8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郑帅;李丽;王旭东;崔建培;张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瑞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翟姝红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臂 第二端部 心脏组织 闭合装置 第一端部 张开 锁定 心耳 封闭 医疗器械领域 闭合 闭合状态 耳根部 夹持 套入 套扎 转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脏组织闭合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领域。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锁定部,第一夹臂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夹臂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能够围绕两者的第一端部转动,以实现第一夹臂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夹臂的第二端部的张开和闭合;锁定部作用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以阻止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张开。本发明的心脏组织闭合装置,通过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夹持实现封闭心脏组织,并通过锁定部保持已经闭合状态的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V字形开口结构,突破套扎方式的局限性,无需从心耳顶端套入,张开夹臂沿着心耳根部插入进行封闭,更便捷的从各个角度在心耳根部实施封闭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脏组织闭合装置。
背景技术
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非常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达到70%。对瓣膜性房颤的病人,57%的心房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对于非瓣膜房颤的病人,90%的左心房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即使恢复窦律后,左心耳收缩顿抑,仍有可能再形成血栓。心耳位于心房上方,肺动脉及升主动脉左侧,左上肺静脉和二尖瓣环之间,呈狭长、弯曲的管状盲端腔体结构。
目前临床上预防心源性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心耳。
其中药物治疗,如华法林,但应用华法林有较高的出血风险,临床应用较为困难;另外华法林还有导致骨质疏松和软组织坏死的可能。
另一种方法在心脏手术干预心耳,手术处理心耳又分为外科手术操作处理心耳和手术器械处理心耳,其中外科干预处理常见的方式为直接切除、缝合、结扎心耳,这种方法的主要不足是手术成功率较低,同时又较高的手术风险,切除或缝合点有较高的出血风险、而结扎有撕裂和结扎线松脱的再通风险,既往研究显示手术操作处理心耳的成功率最高约80%,术后有较多的不良事件。手术器械处理,如Lariat系统,由外鞘管、内鞘管、推杆、套索和结扎线组成。通过肋间切口将鞘管头端伸入胸腔,将套索和结扎线穿过鞘管进入体内,进入身体段的套索和结扎线释放开后呈环形,在心耳外侧展开,通过心耳的顶部套入,在心耳根部通过结扎线进行结扎,完成后系统撤出,最终通过结扎的方式将心耳与心房血流阻断。
由于系统的套索为环形,操作过程中,套索从心耳顶端套入,顺心耳外壁移动至心耳根部,操作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脏组织闭合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手术器械处理过程中采用套索方式,从心耳顶端套入,顺心耳外壁移动至心耳根部,操作比较复杂。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心脏组织闭合装置,包括:
第一夹臂,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第二夹臂,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能够围绕两者的第一端部转动,以实现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端部的张开和闭合;
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作用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以阻止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张开。
优选的,所述锁定部包括:
绳索,通过所述绳索连接第一夹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端部,以阻止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张开。
优选的,所述绳索包括:
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绳索沿着所述第一夹臂的内壁延伸至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瑞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瑞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3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