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就诊用户情绪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1435.7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4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林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6 | 分类号: | A61B5/16;A61B5/0205;A61B5/24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3 | 代理人: | 霍本俊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征 融合 就诊 用户 情绪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就诊用户情绪监控方法,属于医患关系智能调节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就诊用户信息采集;2)伪情绪信息筛查;3)多特征信号融合;4)大数据情绪识别;5)情绪状态预警;6)分状态指导安抚;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安抚控制可以“有的放矢”,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就诊疏导效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6月8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201810585316X的优先权权益,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患关系智能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就诊用户情绪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公立医院,且尚未形成以预约就诊或社区转诊为主的就诊模式。医院在有限的空间内承担着日益增长的门诊医疗诊治任务。如何在现阶段医疗机制下,优化就诊服务,合理安排患者就医,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非医疗性等候造成的患者或家属情绪失控问题,已经成为大型公立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0710118577.2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医患远程交互方法,通过广域网相连的计算机系统协助医患之间进行远程沟通,然而其并未解决需要入院就诊的患者与医生之间的直接矛盾。201110278087.5专利申请同样提出了一种医患沟通平台及沟通方法,主要由医患沟通平台硬件、医疗沟通系统软件和用户智能触摸终端硬件构成所述医患沟通平台硬件、医疗沟通系统软件和用户智能触摸终端硬件处于一个广域网环境中并实现网络连接,可实现医患随时逐渐深入沟通,以患者为中心,按照八个步骤,解惑层层心里疑问,化解处处心理矛盾,杜绝恶性事件发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该类系统主要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计算系统实现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系统并未涉及患者和家属情绪的监测与控制,医患矛盾只能通过患者的主动沟通进行缓解。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无法对患者和家属情绪进行实时监控,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201210199926.9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特殊人群的情绪监护方法采集神经生理信息,采集脑电信号和脑血氧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包括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情绪识别判断干预类型,对识别后的情绪进行判断,如果用户的情绪是平静状态或积极状态返回开始阶段继续监护,否则进入下一阶段进行系统干预,根据不同情绪状态确定采用系统的情绪辅助调节干预方式还是采用远程干预方式存储数据,绘制一段时期内的情绪周期表,记录用户的情绪波动并存储。本发明通过脑电和脑血氧信号·的便携式检测,进行精确的情绪状态识别,帮助用户及外界及时察觉用户的不良情绪,进行人性化的安抚措施,可达到改善用户情绪状态的目的,进而避免用户的精神状态恶化。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安抚需要面对面进行,未涉及医护人员通过“系统”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该方法需要检测患者的脑电及脑血氧信号,设备价格相对较高,患者在候诊过程中使用不便。并且此类信息采集方式常规患者和家属难于配合,反而容易诱发纠纷,使医患矛盾激化。
同时,现有技术中诸多情绪提取方法,多通过采集面部或语音信息识别用户情绪。然而,面部和语音信号易于人为控制和伪装,情绪准确度较低。尤其对于患者的情绪监控,常与病痛所导致伪情绪相混淆,贸然干预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因此,现有技术存在诸多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患者及家属就诊时尤其是候诊过程中的监测及控制问题,提供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就诊用户情绪监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就诊用户情绪监控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1)就诊用户信息采集:通过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患者和家属的就诊用户信息,包括就诊用户的面部信息,就诊用户的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信息以及患者分诊症状信息;其中,就诊用户在候诊前通过医护人员人工分诊并将患者分诊症状信息输入信息采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14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心理认知评估系统
- 下一篇:驾驶疲劳检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