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0557.4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6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泽;梅翔宇;张立秋;封莉;薛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22;C02F101/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好氧处理 焦化废水处理 焦化废水 缺氧 出水 含氮杂环化合物 水处理技术领域 生物膜反应器 水解酸化处理 污染物排放 活性炭 臭氧氧化 处理组合 达标排放 多环芳烃 深度处理 脱氮效果 化学工业 有机物 氨氮 苯酚 两级 色度 总氮 炼焦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焦化废水进行水解酸化处理,保证后续一级缺氧‑好氧处理和二级缺氧‑好氧处理进行的更充分;设置两级缺氧‑好氧处理,能够增强脱氮效果;所述臭氧氧化处理和活性炭‑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组合工艺为深度处理过程,保证了最终出水能够达标排放。实施例结果显示,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处理后,焦化废水中色度总去除率约为94~96%,CODCr总去除率约为97~98%,氨氮总去除率可达99%,总氮总去除率约为83~90%,苯酚、多环芳烃及一些含氮杂环化合物等有机物得到了有效去除,优于常规方法的处理效果,出水指标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和化工行业,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化废水产生量较大且组分复杂多变,不仅氨氮浓度高,还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如芳香族有机物、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可生化性较差,属于典型难降解、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使绿水青山常在,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而工业废水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对其排放限值和排放总量均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后所得出水的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尤其是氨氮含量仍然较高,工艺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焦化废水处理效果好,焦化废水中色度、CODCr、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高,尤其是氨氮的总去除率高达99.81%,出水指标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焦化废水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得到第一出水;
(2)将所述步骤(1)中第一出水进行一级缺氧-好氧处理和二级缺氧-好氧处理,得到第二出水;
(3)将所述步骤(2)中第二出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得到第三出水;
(4)将所述步骤(3)中第三出水进行活性炭-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得到最终出水。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焦化废水中CODCr浓度为2900~5700mg/L,氨氮浓度为250~820mg/L,总氮浓度为300~840mg/L,色度为1000~2700倍。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水解酸化处理过程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24h。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按体积比,将所述步骤(1)中第一出水的75~85%作为一级进水依次进行一级缺氧处理和一级好氧处理,得到一级好氧出水;将所述一级好氧出水和剩余的第一出水作为二级进水依次进行二级缺氧处理和二级好氧处理,得到的二级好氧出水作为第二出水。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一级缺氧-好氧处理和二级缺氧-好氧处理过程中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0~70h。
优选地,所述一级缺氧处理和一级好氧处理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6.5~8.5,硝化液回流比为200~250%,污泥回流比为80~100%;
所述二级缺氧处理和二级好氧处理过程中体系的pH值为6.5~8.5,硝化液回流比为90~110%,污泥回流比为80~100%。
优选地,所述一级缺氧处理和二级缺氧处理过程中的溶解氧独立地≤0.5mg/L;所述一级好氧处理和二级好氧处理过程中的溶解氧独立地为2~6mg/L。
优选地,所述二级缺氧处理过程中体系的碳氮比为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05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