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晶体管器件、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0460.3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0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凤云;卓恩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41;H01L29/861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高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村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晶体管 器件 驱动 电路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适用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薄膜晶体管器件、驱动电路以及显示装置,薄膜晶体管器件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栅极层、设于栅极层上的阻挡层、设于阻挡层表面的有源层、设于有源层表面的源极势垒层和漏极势垒层、设于源极势垒层表面的源极层以及设于漏极势垒层表面的漏极层,其中,源极势垒层包括至少两层掺杂浓度不同的源极掺杂层,漏极势垒层包括至少两层掺杂浓度不同的漏极掺杂层,增加了薄膜晶体管内部的势垒能障,提升薄膜晶体管的稳定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残影现象,实现了提升背沟道刻蚀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中的背沟道界面状态,降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消除显示面板出现的残影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二极管器件、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具有迁移率高、制作工艺简单、大面积均匀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驱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最具潜力的器件。在TFT的制造技术中,背沟道刻蚀(Back Channel Etch,BCE)工艺是非晶硅TFT常见的工艺,只需四次光刻即可形成 TFT:第一道光刻工艺形成TFT的栅极,第二道光刻工艺形成TFT的半导体层,第三道光刻工艺形成TFT的源极和漏极,第四道光刻工艺形成TFT的钝化层过孔。因BCE工艺只需要四块掩膜版和工艺步骤较少而被现有非晶硅(a-Si)TFT面板生产线广泛采用。
然而,现有的背沟道刻蚀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中的背沟道界面状态较差,会导致薄膜晶体管的漏电较大,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产生残影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二极管器件,旨在实现提升背沟道刻蚀的薄膜晶体管结构中的背沟道界面状态,降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消除显示面板出现的残影的目的。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膜二极管器件,包括:
衬底;
设于所述衬底的栅极层,其中,所述衬底的表面包括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所述栅极层设于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预设区域;
设于所述栅极层的阻挡层,其中,所述阻挡层设于所述栅极层表面以及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二预设区域;
设于所述阻挡层表面的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表面包括第三预设区域和第四预设区域,所述第三预设区域与所述第四预设区域互不接触;
设于所述有源层表面的源极势垒层和漏极势垒层,其中,所述源极势垒层包括至少两层掺杂浓度不同的源极掺杂层,所述漏极势垒层包括至少两层掺杂浓度不同的漏极掺杂层,所述源极势垒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表面的第三预设区域,所述漏极势垒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表面的第四预设区域;
设于所述源极势垒层表面的源极层;以及
设于所述漏极势垒层表面的漏极层。
可选的,所述源极势垒层包括:
设于所述有源层表面的第一源极掺杂层,其中,所述第一源极掺杂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表面的第三预设区域;
设于所述第一源极掺杂层表面的第二源极掺杂层;
设于所述第二源极掺杂层表面的第三源极掺杂层;以及
设于所述第三源极掺杂层表面的第四源极掺杂层;
所述第一源极掺杂层、所述第二源极掺杂层、所述第三源极掺杂层以及所述第四源极掺杂层的掺杂浓度互不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源极掺杂层具有第一源极掺杂浓度,所述第二源极掺杂层具有第二源极掺杂浓度,所述第三源极掺杂层具有第三源极掺杂浓度,所述第四源极掺杂层具有第四源极掺杂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0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