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程序的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9384.4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2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褚景春;袁凌;朱莲;张会广;朱世龙;王文亮;于红理;曹晓玲;贾法勇;于天笑;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遆俊臣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程序 潮流能 关键部件 测试方法及系统 发电机组控制 发电机组 输入输出关系 关键功能 开发周期 现场调试 控制器 负载率 建模 工作量 嵌入 开发 |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程序的测试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潮流能发电机组内的关键功能部件的运行进行建模,得到关键部件模型;通过设置所述关键部件模型与各种控制程序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将用于控制所述潮流能发电机组运行的各种控制程序嵌入至各个关键部件模型之间,使得所述控制程序能够控制所述关键部件模型的运行;通过运行所述控制程序,获得运行所述控制程序的控制器的负载率。本发明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程序的测试方法及系统减少现场调试繁琐工作量,能够大大减少开发周期和加快开发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潮流能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程序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风电行业由于有多年的积累,不同机型的风场差别主要是技术参数等,主控代码变化不大。而潮流能机组相对风电机组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潮流能机组进行控制需要编写一整套控制代码,在现场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代码测试。目前,这样的代码测试大部分是通过在实际的潮流能机组的控制PLC上运行实现的。然而,在实际系统中的运行测试不仅测试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大量的现场调试工作。这对于加快开发速度,降低开发周期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程序的测试方法及系统,能够大大减少控制程序的开发周期,加快控制程序的开发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程序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潮流能发电机组内的关键功能部件的运行进行建模,得到关键部件模型;通过设置所述关键部件模型与各种控制程序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将用于控制所述潮流能发电机组运行的各种控制程序嵌入至各个关键部件模型之间,使得所述控制程序能够控制所述关键部件模型的运行;通过运行所述控制程序,获得运行所述控制程序的控制器的负载率。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控制程序包括:状态机控制程序、外围逻辑控制程序、转速控制程序、转矩控制程序、通讯逻辑控制程序、海流计控制程序。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关键功能部件包括:叶片、传动链、发电机、变流器、变桨器;所述关键部件模型包括:叶片模型、传动链模型、发电机模型、变流器模型,以及变桨器模型。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叶片模型的参数包括:叶片数、叶片长度、叶尖速比、叶轮直径、攻角、升力系数、阻力系数。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传动链模型的参数包括:转子转速、低速轴转速、高速轴转速。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发电机模型的参数包括:电网频率、额定功率、并网转速、额定转速、额定转矩、机械损耗、电损耗。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变流器的参数包括:并网转速、并网开关、额定转速、额定转矩。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变桨器的参数包括:叶片个数、变桨速率、桨距角、桨距角最大最小限位。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潮流能发电机组控制程序的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以及计算设备,其中:所述计算设备用于对所述潮流能发电机组内的关键功能部件的运行进行建模,得到关键部件模型;以及通过设置所述关键部件模型与各种控制程序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将用于控制所述潮流能发电机组运行的各种控制程序嵌入至各个关键部件模型之间,使得所述控制程序能够控制所述关键部件模型的运行;所述PLC控制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控制程序,获得运行所述控制程序的控制器的负载率。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计算设备与所述PLC控制器之间的通讯通过通讯软件或者仿真板实现。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采用对实际部件进行仿真的关键部件模型进行测试,能够大大减少控制程序的开发周期,加快控制程序的开发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3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检测平台
- 下一篇:一种基于cRIO的BCM便携式实时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