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型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18811.7 | 申请日: | 2019-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6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其荣;张楠;黄启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型 复合微生物肥料 芽孢杆菌 制备方法和应用 促生 有机无机复混肥 生产成本低 有效活菌数 常温条件 充分混合 菌体密度 盆栽试验 蔬菜作物 新型肥料 化肥 有机质 速效 发酵液 含水率 生物肥 风干 粮食作物 有机肥 增效 番茄 施用 辣椒 保存 应用 表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型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工艺将芽孢杆菌的发酵液(菌体密度≥7×108CFU/g)按3~10%(v/w)的比例与颗粒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总养分(N‑P2O5‑K2O)≥15%,有机质≥20%,含水率≤5%)充分混合均匀,风干后制成颗粒型复合微生物肥料。该产品在常温条件下保存1年后有效活菌数高于5×107CFU/g,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在辣椒和番茄的盆栽试验中相比等养分的化肥表现出显著的促生效果。新型肥料兼具化肥的速效、有机肥的长效和生物肥的增效功能,促生效果好、生产成本低、施用方便,可应用于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肥料领域,涉及一种颗粒型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集约化农业的转变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其中化肥的大量使用是支撑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消耗了世界30%以上的化肥。与此同时,化肥的长期过量施用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严重失衡等,最终造成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和肥料利用率逐年降低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Guo J,Liu X,Zhang Y,et al.Significant acidification in major Chinesecroplands[J].Science,2010,327:1008-1010;张瑞福,沈其荣.抑病型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特征及调控[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125-132)。
在此背景下,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是缓解土壤恶化、改善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以及提高作物品质的必要途径。然而传统有机肥有效养分含量低,肥效慢,施用量大,经济效益低。生物肥料通过大量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可增进土壤肥力,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增强抗逆和抗病能力,提高作物品质,但其本身不含营养元素,是一种间接型肥料,不能完全代替化肥和有机肥(张瑞福,颜春荣,张楠,等.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其在耕地质量提升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5):8-16)。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集化肥速效、有机肥长效和生物肥增效为一体的新型肥料生产技术并将其产业化推广并长期使用,进而达到提高单产、改良土壤结构、大幅度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和构建健康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目的,最终完成国家确立的到2020年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目标。
在传统的技术背景下,化肥生产企业转型生物有机肥及相关肥料产品生产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获得优良的功能菌种,如何建立高效的菌种发酵生产线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如何稳定的获得生产肥料所需的有机原料,以及保证有机物料发酵的场地要求等。
目前农业部颁布的《NYT 798-2015复合微生物肥料》农业行业标准对应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即是同时含有速效氮磷钾养分、有机质和功能微生物的新型肥料产品。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多为粉剂,田间效果良好;但在东北、新疆等大面积集约化种植区域不便于配合机械化施用。在此背景下,本发明拟开发颗粒型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肥料,提高产品的应用适用性和推广价值,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颗粒型复合微生物肥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颗粒型复合微生物肥料,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制备芽孢杆菌发酵液,菌体密度≥7×108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8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