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温磷光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6725.2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6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尔强;张艳芳;赵剑锋;于小淞;王俊;杨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9/80 | 分类号: | C07C69/80;C07C67/11;C07C67/08;C07C69/82;C09K11/06;C09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杨惠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温 磷光 苯甲酸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温磷光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并采用高效的一步法制备苯甲酸酯类化合物,从而使得制备得到的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在室温下的明显磷光现象,从而拓展了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磷光材料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室温磷光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发光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磷光材料和荧光材料是常见的两种发光材料。从产生机理来看,荧光和磷光的产生,都是物质从激发态跃迁自发辐射而产生的。
对于某些具有缺陷的、复杂的无机晶体物质,在光激发时和光激发停止后一定时间内能够出现发光,这些晶体就被称为磷光材料。而磷光材料较之于荧光材料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具有更大的storks位移,能有效避免激发光的干扰,具有抗光干扰能力强的优势;
第二、经历系间窜越过程,使磷光材料拥有更长的发光寿命;
第三、由于磷光具有较长的发光寿命,所以可以避免短寿命的荧光或散射光的干扰,从而获得更低的检测限。
目前,磷光材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民币防伪、生物成像等领域。但由于很多材料往往只有在低温或是重金属如铱和铂掺杂才能显示出磷光性能,使磷光材料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正好可以克服这些限制。唐本忠院士等人最早利用晶体的受限环境实现小分子有机室温磷光(Yuan W Z,Shen X Y,Zhao H,et al.J Phys ChemC,2010,114:6090–6099),而后Kim等人利用重原子效应和晶体设计橙、黄、蓝、绿等多种颜色可调的室温磷光的发射(Bolton O,Lee K,Kim H J,et al.Nat Chem,2011,3:201–210),2015年An等人利用N,O,P原子设计出超长磷光寿命的磷光材料(An Z F,Zheng C,Tao Y,etal.Nat Mater,2015,14:685–690)。以上磷光材料体系的结构复杂,合成难度高,相应地成本也很高;所以,现有技术中,探寻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的室温磷光材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于合成且成本低廉的室温磷光苯甲酸酯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室温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
X=H,CH3,CH=CH2,C≡CH,F,Cl,Br,I;
2,5位取代,R2=R3=H,R1=R4=COOCnH2n+1,n=1,2,3,4,5,6,8,10,12,14,16,18;或,
3,5位取代,R1=R3=H,R2=R4=COOCnH2n+1,n=1,2,3,4,5,6,8,10,12,14,16,18;或,
3,4位取代,R1=R4=H,R2=R3=COOCnH2n+1,n=1,2,3,4,5,6,8,10,12,14,16,18。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n=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6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