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评估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影响生态安全程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6220.6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2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吕连宏;罗宏;庞卫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10010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安全 国家能源 能源生产 能源生态 消费过程 综合评价 评估 安全领域 程度评价 影响评估 指标体系 多目标 构建 安全 开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评估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影响生态安全程度的方法,属于能源生态安全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S1: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指标体系;S2:以国家能源生态安全影响评估指数来综合评价国家能源开发利用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程度。通过本发明所述评估方法,能够获得的更全面、更精准的能源生态安全程度评价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生态安全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评估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影响生态安全程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是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的用于研究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考虑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自然资源的质和量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响应,即采取的减少、预防和缓解自然环境不理想变化的措施。
PSR模型中将指标划体系分为三个系统,“压力”即人类生产及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施加的负担,“状态”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方面的质量和数量受压力影响而导致的变化,“响应”则为人类通过调整环境政策、经济政策,用实际行动及意识提升来对状态变化做出的响应,使得状态能够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PSR模型指标关系简单清晰,系统性较强,自提出以来广泛受到环境、生态、资源、经济等多领域学者的青睐。
冉启英等基于新疆自治区之类的省级行政单元,从24个指标出发采用变异系数法赋予不同权重进行了评价,发现由于研究区域、研究尺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选取方法不一致造成结果与其他研究有所差异。
朱玉林等基于城市群区域单元,以长株潭为例利用灰色加权关联方法,计算评判了其生态承载力的安全指数,从压力、状态、响应等子系统研究分析其建设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过程中的生态承载力安全预警问题。
南宁和朱婵婵则是从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城市出发进行评价,即分别以榆林市和宝鸡市为例评价其生态安全质量状况。其中榆林市利用了功效评分法和变异系数法,宝鸡市运用了均方差赋权法。
马玲玲等则选取了水库这样一个具体的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选取14个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准则层及总体安全等级进行评价。
针对可进行集中性、系统化评价的对象,谢花林等分析了北京大兴区7个乡镇的农业生态系统,即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和PSR模型,选取较为公认的反映农业生态健康的指标后,基于可拓工程学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类型识别的物元模型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各种评估方法,都只能评价个别领域的能源生态安全,无法综合评整个估能源生态环境安全程度。因此,本发明针对能源生态环境系统,提出了一种专门适用于此类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评估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影响生态安全程度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评估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影响生态安全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指标体系;
S2:以国家能源生态安全影响评估指数[E(i)]来综合评价国家能源开发利用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程度。
进一步,步骤S1中,所述的指标体系包括:综合反映国家能源开发利用状态的8个压力指标,与能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反映国家生态安全状态的9个状态指标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措施的6个响应指标。
进一步,所述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6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