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旱区碱土种植耐盐饲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4406.8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1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田长彦;赵振勇;石秋梅;尹传华;王黎;王平;买文选;宫江平;张正;荆卫民;张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13/02;A01G20/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旱区 碱土 种植 饲草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旱区碱土种植耐盐饲草的方法,该方法选择在内陆旱区碱土,通过筑高埂畦田,深翻农家肥、硝酸铵、石膏,间歇畦灌泡水,构建碱土的降盐改碱模式;通过覆膜、泡水结合酸性有机肥淋盐碱储淡水墒,构建下粘、上沙、中卧种的播种土层,为种子萌发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引入抗逆饲草,结合饲草物候及生长特征、引黄水与天然降水,实现节约用水的灌溉制度改进。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为碱土、耐盐植物和引黄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高效生态农业利用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区碱土种植耐盐饲草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干旱区中度龟裂碱土通过畦-肥-膜-水模式淋洗盐碱后构建下粘、上沙、中卧种的播种土层,达到耐盐饲草一播全苗的种植方法,属于旱区碱土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在黄河水灌溉的干旱区域,气候干燥、少雨、蒸发强烈,成土母质以及长期的不合理引黄灌溉造成土壤碱化,碱化土壤胶体中含交换性钠较多(碱化度达15%-20%),其主要特征是:呈强碱性反应(pH8.5-11);胶体高度分散,干时收缩坚硬板结,湿时膨胀泥泞;结构性差,通透性不良。传统作物不能正常出苗、生长,必须采取措施降盐改碱,发挥耐盐碱生物的治理功能。在传统的秋浇/春汇灌溉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生物治理,考虑生物物候、用水特征与天然降水结合,改变灌溉制度,在节水的情况下发展饲草业,开发碱土,为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改良碱土所选牧草为耐涝、耐盐、耐旱、耐瘠薄的饲用高粱、珍珠粟等植物品种,在恶劣的环境具有很强的抗逆境能力、根系发达、抗旱性有骆驼之称,总需水量约是玉米的33%、甘庶的25%,同时能够改良盐碱土。
碱土干时收缩坚硬板结,湿时膨胀泥泞,结构性差,种子出苗困难,再加上气候干旱,致使牧草种植在这种环境下是一个难题。课题组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在引黄灌溉实践的基础上,采取改进农艺措施,节约灌水,将龟裂碱土资源化,研究耐盐碱牧草的规模化种植,在旱区碱土构建上沙、下粘、中卧种播种土层种植耐盐牧草的方法,为改良利用碱土、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促进农牧民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旱区碱土种植耐盐饲草的方法,该方法在改进农艺措施的基础上,引入生物改碱,节约用水,生产饲草,开发碱土。通过筑造高埂畦田,深翻农家肥、硝酸铵、石膏,间歇畦灌泡水,构建碱土的降盐改碱模式;通过覆膜、压酸性有机肥、泡水、落干、点播、盖沙措施构建下粘、上沙、中卧种的穴播黄金土层;通过引入抗逆饲草、结合饲草物候及生长特征与天然降水,实现旱区碱土种植耐盐饲草、节约用水的灌溉制度改进。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旱区碱土种植耐盐饲草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地块选择及整理:
a、选择中度碱土的地块,平整土地,然后规划为长130m、宽50m的畦田,畦埂高50㎝、宽40㎝;畦田内每亩施腐熟牛羊粪2000㎏、300㎏石膏和30㎏硝酸铵,深翻50㎝,平整耙碎;
覆膜、灌水:
b、将步骤a平整后的畦田,用播种机施肥、覆膜一次完成,膜距50㎝,膜上每隔20m压装有酸性腐熟鸡粪的透水袋,灌水,泡田2次,间隔8天,每次150m3/亩,自然落干,为点播做准备;
构建下粘、上沙、中卧种的播种土层:
c、待步骤b畦田灌水落干,既碱土龟裂前,用点播器在地膜上打洞,深2㎝,点播饲用高粱或珍珠粟种子4-8粒,压沙3㎝,形成下层粘土、上层沙土、中间卧种的播种土层;
水肥管理:
d、结合春苗水,中耕机土下施肥,每亩施速溶复合肥20㎏,浅湿浇灌150m3/亩;结合降水和干旱情况,浇灌抽穗水约150m3/亩;
收获:
e、待9月蜡熟期,收割饲用高粱或珍珠粟做青贮饲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4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