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13363.1 | 申请日: | 2019-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冯灿通;刘波;罗贤武;李苏;陈吉;杨洪伟;程东;雷旭;周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拱圈 电缆沟 一体化 二衬钢模 台车 | ||
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包括门架系统、连接系统、面板系统。所述门架系统由横梁、支腿、斜撑及立柱组成,连接系统由拱肩连接丝杆、横撑丝杆、水平油缸、拱脚连接丝杆、斜撑丝杆、提升丝杆及外撑丝杆组成,面板系统由弧形面板及电缆沟侧墙面板组成。本发明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有效的解决了隧道拱圈二衬混凝土与电缆沟侧墙混凝土分两道工序施工问题,减少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理工序,节省人力及模板资源的投入,保证了隧道拱圈与两侧电缆沟侧墙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电缆沟侧墙混凝土浇筑质量得以控制,且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该发明技术可靠、工艺工序简单化、质量保证、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工程、水电工程隧道洞内拱圈二衬混凝土及隧道两侧电缆沟侧墙混凝土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
背景技术
现高速公路工程及水电工程多涉及到隧道施工,隧道洞内二衬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常规二衬钢模台车浇筑,二衬台车钢面板均为弧形面板,因隧道洞内两侧均设有电缆沟,电缆沟结构为竖向侧墙,侧墙上口设有方口台帽,常规二衬台车弧形面板无法满足该结构同步一次性施工要求。常规施工方式为先浇筑隧道拱圈二衬混凝土,待拱圈二衬混凝土脱模达到一定强度后,对洞内两侧电缆沟侧墙部位的二衬混凝土面采用人工进行凿毛清洗处理后,再次安装电缆沟侧墙模板方可进行电缆沟侧墙混凝土浇筑。且在电缆沟侧墙混凝土施工中,因隧道拱圈二衬混凝土面与电缆沟侧墙间空间狭窄,模板安装稳定性及混凝土振捣困难,致使电缆沟侧墙混凝土浇筑内部及外观质量难以控制。因此,鉴于隧道采用常规二衬钢模台车施工,隧道拱圈及两侧电缆沟混凝土浇筑必须分两道工序施工,且在第二道工序电缆沟侧墙施工前需耗费大量人工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进行处理,电缆沟侧墙模板资源投入翻倍,电缆沟侧墙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困难,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施工成本投入相对增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有效的解决了隧道拱圈二衬混凝土与电缆沟侧墙混凝土分两道工序施工问题,减少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理工序,节省人力及模板资源的投入,保证了隧道拱圈与两侧电缆沟侧墙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通过该钢模台车,电缆沟侧墙混凝土浇筑质量得以控制,且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该钢模台车技术可靠、工艺工序简单化、质量保证、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隧道拱圈与电缆沟侧墙一体化二衬钢模台车,包括门架系统、连接系统,
所述门架系统包括横梁、支腿、斜撑、立柱;
所述连接系统包括拱肩连接丝杆、横撑丝杆、水平油缸、拱脚丝杆、斜撑丝杆、提升丝杆、外撑丝杆;
所述支腿底部设有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下方设置工字钢轨道,行走系统能沿工字钢轨道进行前进和后退;
所述支腿设有竖向油缸,竖向油缸上下升降带动该台车整体上升和下降;
所述斜撑底脚设置有内撑丝杆,内撑丝杆一端与斜撑螺栓连接固定,内撑丝杆另一端为可调端;
所述支腿中部外侧安装有水平油缸,水平油缸两端分别与支腿、弧形面板内侧的连接板通过铰接形式连接,水平油缸能够沿水平面进行伸缩。
提升丝杆一端与弧形面板内侧的连接板铰接连接,提升丝杆另一端与电缆沟侧墙面板铰接连接,提升丝杆能够沿轴向伸缩;
拱肩丝杆一端与横梁铰接连接,拱肩丝杆另一端与弧形面板铰接连接;
横撑丝杆一端与支腿铰接连接,横撑丝杆另一端与弧形面板铰接连接;
斜撑丝杆一端与支腿铰接连接,斜撑丝杆另一端与弧形面板内侧的连接板铰接连接;
拱脚丝杆一端与支腿铰接连接,拱脚丝杆另一端与电缆沟侧墙面板铰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3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