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3271.3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5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蒋创新;鲁照华;李儒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L25/03;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解调 参考 信号 方法 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系统、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芯片,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通过时域序列获得多个频分复用的正交DMRS端口,并传输DMRS的机制。本发明通过在时域上产生DMRS序列,并对其配置不同的正交覆盖码(OCC)组合,再映射到频域的方式,可以降低因DMRS直接在频域上插入时导致的DMRS的PAPR,使其与数据的PAPR基本一致,不会明显高于数据的PAPR。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系统、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芯片。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中,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端设备(例如,上行数据传输时为终端设备,下行传输时为网络设备)需要发送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以便接收端设备(例如,上行数据传输时为网络设备,下行传输时为终端设备)根据DMRS解调该数据。
在新无线技术(new radio,NR)Release-15标准的版本中,所有信道的DMRS都是在频域上插入的。对于上行单载波(DFT-s-OFDM波型)的情况,DMRS也是直接在频域上插入。然而,对于上行数据传输,如图1所示,在单载波的情况下,数据信号的调制符号先是经过DFT操作转换到频域上进行了子载波映射,然后在进行IFFT操作转换成时域信号,加上CP后就传输出去了。
另一方面,在单载波情况下,即传输预编码激活(transform precoding isenabled),NR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或者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调制方式引入了pi/2BPSK,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的降低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经过如下pi/2BPSK调制后,每两个连续的调制符号的相位差就是pi/2,再经过频域普塑形(frequencydomain spectrum shaping,FDSS)的作用,PAPR会大大降低。
在pi/2BPSK调制时,比特串是这样映射在调制符号上的:
由于一般配置pi/2BPSK调制阶数的用户都是功率受限用户,降低PAPR就意味着可以降低功放的开销或者增加上行覆盖。然而,现有NR协议上在pi/2BPSK调制时,PUSCH或者PUCCH的DMRS是直接在频域上插入的,这样会导致DMRS的PAPR要高于数据的PAPR。这样使得用户的功放必须按照最差的情况来设定,即按照DMRS的情况设定,从而会使得上行覆盖受影响。
在上行PUSCH或者PUCCH是pi/2BPSK调制时,为了降低DMRS的PAPR,可以重新设计DMRS。一种直观的方法就是按照数据的产生过程来产生DMRS,即DMRS是在时域上产生,然后再做DFT运算到频域,如图1所示的方法。然而,如何在时域上产生DMRS序列且获得多个正交端口就是个问题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系统、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芯片,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通过时域序列获得多个频分复用的正交DMRS端口,并传输DMRS的机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
将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3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